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钟若雷
钟若雷 副主任医师
武汉市第六医院 血管外科

不懂就问:我正常吃喝上班,怎么突然就静脉曲张了

59人已读

大家好,我是“老钟医”钟若雷。


在接诊的时候,有时候会有一些患者向我倾诉,哎,我就正常吃喝,正常上班作息,怎么腿上突然就出现这个弯弯曲曲的“小蚯蚓”了。


有时候我也想给他们说说,有关静脉曲张的来龙去脉,但是一说起来有点费时,尤其是,许多患者是来拿解决方案,而不是听我念经的。


而且从实际情况来看,也很难做到每进来一个患者,都要讲一遍。


患者说,那你写一篇文章,我看你的视频专门来找你的,你也给我们做做科普。


我想了下,好,那就给大家科普科普,只要能帮助大家,啰嗦一点也无所谓。


一亿人的烦恼


先讲一个故事吧。


大概在二三十年前,去农村走一圈,看到的中老年人,十有五六有静脉曲张的问题。一般来说,干重活的人,挑担子的人,越容易静脉曲张。


当时医疗条件没有现在好,还有许多乡镇医生,在给病人治疗静脉曲张时,一般是开点“化淤血”的药涂一涂,或者按摩,但是没什么效果,所以那时候到乡下转一圈,很多老人静脉曲张十年、二十年,腿上一大片溃疡,于是静脉曲张也就被叫做“老烂腿”了。


也有人去城里,找大夫做高位结扎静脉剥脱手术,术后大夫拿出一个小盆,装着取下来的血管,病人吓得吃不下饭。回头出院,一回家就劝告周围,这手术要“抽筋扒皮,拿出血管,太可怕”,吓得十里八里的老乡,都不敢去医院,更别说做手术。


很多年过去了,我们很大一部分人群,还不知道静脉曲张手术已经进化到微创时代,很小的手术,当天就能出院。但被“抽筋”观念影响的人太多,加上对病情不够重视——要么让人怕,要么轻视,种种原因,让静脉曲张人群变得无比庞大。


据行业统计数据,当前我国静脉曲张的患病率为8~10%,算下来有近 1 亿患者,每年新发病率为 0.5%-3.0%,而且有个趋势,是越来越年轻化了。




以前人们认为,静脉曲张和年龄有关,年纪大了,血管开始老化了,肌肉也没有力量,所以一般是中老年人高发。


但最近几年,人们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因为三十来岁的年轻人,腿上也有了。一开始仅仅只是一些蜘蛛网状的东西,或者一些蓝色的血管,显得很酷。到后来,慢慢弯曲,就变得可怕了。


那怎么判断是静脉曲张呢?


在临床上,静脉曲张可分为6级:


C0 零级,无可见症状,下肢有不适感;

C1第一级,血管痣,蜘蛛网状;

C2第二级,静脉曲张,迂曲成团;

C3第三级,静脉明显凸起,下肢肿胀;

C4第四级,下肢色素沉着;

C5第五级,下肢出现可愈合性溃疡;

C6第六级,下肢出现不可愈合性溃疡。




所以,腿上出现很明显的蜘蛛网状,这个时候就要开始留意了。


还有一些情况,比如有一些健美运动员,腿上青筋凸起,看起来像静脉曲张,但并不是,而是纯粹的体脂低让血管变得清晰。一些经常骑自行车的,腿部体脂也很低,能看到血管,但也不是静脉曲张。


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腿上出现静脉曲张呢?


人站立直行的代价?


不卖关子了,静脉曲张的“直接原因”,是


①静脉压力过高

②静脉回流障碍


这是直接原因,初看之下,可能会让人一头雾水。


展开来讲,其实也还比较好懂。




这里有个小小的科普。


动脉的功能,是把含有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液,送到外周器官。


静脉的功能,是将血液由外周器官送回心脏,完成血液循环。


在这个过程中,心脏会通过收缩-舒张,让整个过程变得有节奏。通过泵血的方式,推动动脉血往前走,再利用虹吸的方式,来“拉着”静脉血往心脏回流。


但因为人长期以直立方式行走和活动,在这个状态中,下肢的静脉血要不断对抗地心引力,所以,要让静脉血重回心脏,这是一件看起来容易,但实际上一点也不简单的事情。



举个例子,有点像我们平常喝奶茶,短短的一根管子很容易吸上来,但如果这根吸管有1米多长,就困难多了。


那如果这个奶茶杯子是软的,轻轻一捏,就可以把奶茶泵送上去,岂不是很省力?


静脉血液回流也是这样。我们腿部的肌肉,就起到泵血的作用:每次肌肉收缩-舒张,都会将血慢慢的往上“挤”。



所以在“上拉下挤”当中,血液要回到心脏,就变得简单了。


但这还不够,因为引力是无时无刻存在的,但心脏舒张-收缩总有是有时间间隙的,人有时候静坐或者站立,肌肉也不动弹,所以在这个空隙当中,血液随时都可能停滞不动或返流。


为了防止静脉的血液返流,人类进化出了在下肢静脉里,具有阀门作用的静脉瓣膜,而且不止一个这样的“阀门”,是有很多个。这样血液往前走的时候,就一节一节的锁定,按照固定方向前进。


但是…但是来了!


如果静脉瓣膜出现病变,肌肉也长期闲下来不挤压了,于是就会引起静脉血的返流,淤积在小腿和大腿各样的浅静脉、小血管中,形成肿胀压力,时间长了就会出现弯弯曲曲的“小蚯蚓”,还有一些并发症比如脚肿,酸胀不适,甚至导致瘙痒、溃疡。


静脉曲张,就是这么来的。


这当中有几个关键问题: 瓣膜怎么无缘无故出现损伤,肌肉怎么会开小差?


这时候,我们就要考虑一些“间接原因”了。


根据现有的一些研究和患者主诉,我们总结了下面几个静脉曲张的高发因素:


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静脉曲张的发病与遗传性因素有关,存在家族史。




血管先天发育异常: 如下腔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及腘静脉发育不全等。


长期站立因素: 长期站立工作会导致血液蓄积在下肢,造成静脉压力过高,破坏静脉瓣膜,引起静脉曲张。


职业因素: 长期从事久坐或运动负荷过重的工作,比如教师、外科医生、护士、专柜销售、厨师、餐厅服务员等,以及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患静脉曲张的概率较高。


年龄与性别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肌肉松弛,收缩力度减弱,加上老年静脉壁及瓣膜退行性变,容易导致瓣膜功能不全,静脉血液回流不畅,从而引发下肢静脉曲张。


此外,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因为女性雌激素和孕激素会导致静脉壁中的平滑肌松弛,造成静脉扩张,怀孕的时候还会给腹腔增加压力,让腿部回流的血受阻。


继发性下肢静脉曲张: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腹腔盆腔肿瘤压迫下腔静脉或髂静脉等,可引起继发性下肢静脉曲张。


……

当然,追查静脉曲张高发原因,如果倒推到几百万年前,还得加上一条:都怪那只要强的猿猴,总想着要站立。


要是人类一直四肢爬行, 四脚着地,它的心脏离脚末端的高度不高,血液回流压力较小 估计也就没静脉曲张的事了。


不过,勇敢的猿猴,先享受世界,站得高看得远,这点就不怪它了。


各显神通的治疗术


说了原因,再来看静脉曲张的一些治疗方式。


在接诊过程中,我遇到过许多使用过“民间土法”来治疗静脉曲张的患者。


这些“土法”听起来就觉得不可思议,比如放血、蚂蟥吸血、打臭氧等,但由于患者对静脉曲张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加上一些“土法”确实有一些表面效果,比如短暂缩小静脉曲张、止痒、缓解溃疡之类,所以在当地还小有口碑。


放血:一些养生馆,会推荐这种方法,而且会让患者定期放血,以达到“消除”效果。

蚂蟥吸血:老一辈人的大胆尝试,农村很多老人讲自己“用了三条、五条蚂蟥”治好了静脉曲张。不过很快又复发了。

打臭氧/臭氧疗法:一种消毒技术,突然被用来治疗静脉曲张,效果可想而知。

针灸刺络:和放血疗法类似,但会注重对“经络”方面的解释。西方传统医学也用针刺的方式,来治疗静脉曲张。


“土法”经济实惠,是很多人的第一选择。但是过不久,又会复发。然后又去做,一来二去,患者就烦了。


等到真正了解静脉曲张形成原因时,马上就抛弃上面那些土方法了。于是许多患者选择用一些科学的方法,来缓解静脉曲张,比如穿静脉曲张袜、坚持运动、按摩并减少大负重的劳动等,这些“缓解型”的治疗方式,对每个人的效果不同,时间有长有短,但终归是治标不治本。


我看过的很多患者,向我抱怨,说为了抚平那些弯弯曲曲的血管,小腿没少受罪,像小孩打游戏一样,用了很多道具,挨个试,最后还是没效果。


最后找到我说,不想再折腾了,相信科学的治疗,相信老钟的联合微创手术。


静脉曲张手术:更科学,更合理


许多人一听到手术,就比较害怕,害怕什么呢?要动刀子,这种恐惧是天生的,就像人们看着蛇一样,是从百万年间进化来的一种本能。


尤其是,有一些手术,是把自己身体的某一组织部分切除,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就造成了一些观念阻碍。就像我们上面说的,看到“取”下来的静脉曲张病变血管,吓得人吃不下饭。


但静脉曲张手术,也有很多种,有一些是微创的,美容级的手术。


“剥皮抽筋”—— 传统外科手术


我们常说的“传统开刀手术”,就是指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剥离术”,把老旧的血管完全取出来,有点像“剥皮抽筋”的意思。这种手术切口大、出血多、恢复慢、复发率高等,让绝大多数患者望而却步。


“烤它”—— 主干腔内热闭合术


即我们常说的“热消融”术。腔内热闭合术目前包括激光、射频、微波、蒸汽等,将不同能量转化为热能,破坏血管内皮,最终使得血管纤维化而闭合。


“堵它”—— 泡沫硬化剂注射术


用泡沫硬化剂填充血管,使得血管产生无菌性炎症,达到破坏血管内皮的目的。


“粘贴术”—— 下肢静脉粘合剂


把血管,用特殊的材料粘合,从而废弃这条血管。这种技术还在验证阶段。


注意,上面只是术式的大致类型,看起来每一个都不错,但单独拎出来,又不能“一招无敌”。比如,处理毛细血管扩张,或较小直径曲张静脉,就不能套用“结扎—剥离”的术式了,需要用更精细的方式去处理了。


实际上,对于每一个病人,因病变血管不同,各静脉的走行和血液汇集的部位不同,这也决定了治疗时,需要更加灵活。


临床上我们主张 USG腔内联合微创治疗体系 #, 进行精细化诊断、个体化治疗 通过严谨的血液动力学做术前评估和研判,几种术式相互配合,制定适当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使用USG定点标记,精准切入,对病变静脉主干部分,微创定点导管置入,快速消融,确切闭合;针对病变静脉分支部分,使用毫米微针结合特定消融液体局部注射;或辅以精确点剥,减少创口,精简术后疤痕,确保术后美观度。


USG腔内联合微创治疗体系的技术优势


无疤痕:通过精细化的USG腔内导航,进行联合微创手术,堪称美容级手术,可避免留下难看的疤痕。

时间短:手术时间短,仅需30分钟,做完即可行走出手术室。

无痛感:治疗过程几乎无疼痛感,术后不影响正常工作及生活。

低复发:手术方式成熟且稳定性强,效果确凿,闭合精细,避免并发症风险,大大降低了复发率。


还能正常行血吗?


很多人担心,血管被“毁掉”后,会影响血液回流,导致腿不能正常使用。其实这是多虑了。


这里又有一个小科普。


人体的静脉系统分深静脉、浅静脉及穿通静脉。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绝大部分静脉血液,是通过深静脉系统回流的,浅静脉系统(即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占的比例很小,手术剥脱掉的是曲张的、已经病变了的浅静脉。


病变的血管,在术前已经“不管用”了,对血液回流起到的作用更是微乎其微,甚至是只起坏作用不起好作用。


手术剥脱、破坏后,下肢的静脉血同样可以靠交通静脉支和深静脉组正常向心脏回流,因此手术切除不用担心静脉回流的问题。


举个常见的例子,就像楼上邻居家水管检修,关闭他自己家的自来水阀,但楼栋照常供水,更不会影响全小区供水。


所以,大家不要一想到“取出血管”“毁掉血管”就害怕。


重视它,别大意


说了这么多,主要是想让大家对静脉曲张不要有过度紧张,但也要开始重视了。


从原理来看,静脉曲张是“不可逆”的,尽管能够通过运动和良好生活习惯缓解趋势,比如,可以穿静脉曲张袜,踮踮脚,提提踵,活动一下腿部肌肉,这对于一些工作需要久站的人群十分重要。


但静脉曲张是不会自愈的,也不会自动变小,许多患者朋友对静脉曲张的发展视而不见,总以为它不痛不痒就没事,但到了四期以后,腿部出现腿肿瘙痒、溃疡坏死,慢慢的,可能就有涉及到更多地方的烦恼了。



所以,从现在起,关注静脉曲张知识,少一点误解,多一点科学应对。我是钟若雷医生,欢迎大家留言交流,我和小助手们会一一回复。

钟若雷
钟若雷 副主任医师
武汉市第六医院 血管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