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补钙的误区和正确观念
1、盲目过量补钙,认为越多越好:人们发现自身出现缺钙的现象,就会通过药物及食物多种方法,盲目补充大量的钙质,但却没有考虑到钙质过量摄入的危害,钙质的过量摄入,不仅达不到理想的补钙效果,还会因为摄入过量而导致一系列的疾病。由此可见,钙的补充并非多多益善,切忌盲目大量补钙。
2、概念混淆,认为含量与吸收率一致:补钙关键不仅要摄入足量的钙质,还要保证钙的消化吸收率,但消化吸收这一因素却容易被忽略。食物钙含量与消化吸收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食物营养素含量通常用每100 g 食物所含该营养素克数来表示,消化率则是指该营养素在消化道内被分解的程度,消化率越高,被人体利用的可能性越大,吸收率也就越高。所以无论含钙量多高的食物,不能被人体吸收,都起不到补钙的效果,在补钙的过程中消化吸收率才是关键。
3、时机有误,认为老年专利:研究表明,人体的骨密度与年龄呈现为抛物线曲线图,30 岁左右达到巅峰水平,过了30 岁,随着年龄的增大,骨密度就会开始一点点降低,尤其是女性,进入更年期或者绝经后,骨量流失的速度比同龄男性还要更快一些,所以从青壮年时期钙质就会开始缓慢流失,钙流失不仅发生在老年人身上,30 岁以后,男女性都需要及时补充钙质减缓骨量的流失。趁早补钙才能更好地预防骨质疏松、软骨病等,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各项机能的减弱,钙质消化吸收率逐年降低,补钙一定要抓准时机。
4、吃哪补哪,认为骨头汤大补:不少人秉持着吃哪补哪的传统思想,认为骨头汤是补钙的绝佳。毋庸置疑,骨头汤因含有大量的氨基酸、嘌呤、脂肪酸等营养物质,营养价值确实很高,但是单单对于补钙来说,骨头汤起不到很大的效果。因为只有游离钙才能被人体利用,但是骨头中的钙属于不溶于水的矿物质,即使在长时间大火熬制的条件下,也很难溶解到汤中,所以这种以形补形的传统认知是有误的。
正确观念:科学合理的补钙,主要考虑钙质的摄入量和吸收率两方面,不仅要保证充足的摄入量,更好地保证钙质摄入后有较好的吸收率两者兼顾才能达到较理想的效果。选择正确补钙食物、选择科学的烹调方法、提高维生素D的补充、改善不良生活方式。
[1]侯婷婷.补钙的误区与方法分析[J].现代食品,2021(15):99-101.
本文是陆相朋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