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侯雪 三甲
侯雪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肿瘤内科

​疾病进展风险下降54%,免疫联合方案可为胸腺癌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 2023WCLC

62人已读

2023年世界肺癌大会 (WCLC) 于9月9日-12日在新加坡召开,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肺癌领域学术会议之一,我国多项研究入选口头报告,传递了中国之声。其中,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侯雪教授团队的一项”PD-1单抗联合化疗对比单独化疗一线治疗晚期胸腺癌”的研究引发关注。此项研究是迄今为止胸腺癌中规模最大的一线免疫治疗探索,研究结果令人振奋。医学界特邀侯雪教授分享研究亮点,精华内容抢先看!


PD-1单抗联合化疗,打破传统化疗困境


晚期胸腺癌标准治疗为化疗,但一线含铂化疗有效率仅为20%-30%。如何突破治疗困境是一大难题。此前,研究者针对PD-1单抗联合含铂化疗治疗晚期胸腺癌的疗效进行了探索,结果令人鼓舞。为进一步探索PD-1单抗联合含铂方案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侯雪教授团队开展了此项研究。


侯雪教授介绍道:“该研究纳入了2018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的患者,为一项真实世界回顾性研究。”研究纳入了62例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PD-1单抗联合化疗(联合方案组,n=24例)或单纯化疗(化疗组,n=38例)一线治疗的晚期胸腺癌患者。主要研究终点是无进展生存(PFS)、次要研究终点包括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以及不良事件(AE)。


▌联合方案组疾病进展风险下降54%,且未增加毒性


结果显示,联合方案组能够明显改善晚期胸腺癌患者的PFS和ORR,中位PFS由4.9个月提高至8.7个月,疾病进展风险下降54%。ORR由34%提高至50%,具有明显缓解。


此外,相较于紫杉醇联合铂类化疗,该联合方案在一线化疗结束后的空窗期采用免疫维持治疗模式,可明显巩固近期疗效,甚至影响长期生存。


▌联合方案安全可控


相较于单纯化疗组,联合方案组未增加毒性。其中仅2例患者出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TRAE发生率为8%,且均为1度甲状腺功能减退。且对比既往免疫单药作为后线治疗方案的研究结果,免疫联合化疗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可显著降低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侯雪教授谈道:“胸腺癌是一种少见的上皮来源恶性肿瘤,较胸腺瘤更具侵袭性,且胸腺癌具有早期极易发生远处转移,确诊时多为晚期,预后极差的特点,因此患者数量有限,大规模临床试验难以开展,随机对照试验更是举步维艰,这也为临床研究和治疗带来挑战。”


“而此次发表在WCLC上的研究是迄今为止胸腺癌中规模最大的一线免疫治疗探索。此项研究对疗效和生存相关的临床指标进行了评估,预后因素的确立,将有助于制定个体化治疗决策。”



靶免治疗探索结果,新型治疗方案值得期待!


以上结果表明PD-1单抗联合化疗在晚期TC一线治疗中的疗效令人鼓舞,除此外,在后线治疗中,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探索也步履不停。侯雪教授介绍道:


免疫治疗领域:PD-1/PD-L1单抗在含铂化疗失败后的胸腺上皮肿瘤后线治疗中开展了单药的I期/II期研究,ORR为20%-30%。且生物标志物探索发现,PD-L1表达水平与疗效呈正相关。安全性方面,严重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


靶向治疗领域:多靶点抑制剂(舒尼替尼)和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均进行了探索。舒尼替尼后线治疗的II期研究结果显示,ORR约为 26%,中位PFS约为7个月。最常见不良反应为淋巴细胞减少、疲劳和口腔黏膜炎。依维莫司后线治疗的II期研究结果显示DCR约为70%,中位PFS约为5个月。最常见不良反应是胃炎、乏力、黏膜炎和肺炎,该不良反应与传统化疗有所不同,需加以注意。



目前,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百花齐放,研究结果井喷,但如何兼顾疗效和安全性仍是一大难题。期待更多喜人的探索结果,能够回答胸腺癌患者长生存之路在何方这一难题,为胸腺癌患者带来福音。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侯雪
侯雪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肿瘤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