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朱敏 三甲
朱敏 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康复医学科

脑瘫高危儿知多少?——如果宝宝有脑损伤的高危因素,有发育迟缓,欢迎每周二上午来脑瘫高危儿康复门诊找我

180人已读

我国 每年出生的新生儿大约有1600万,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辅助生殖的增多,以及围产医学、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提高,高危儿越来越多。虽然高危儿的存活率逐年上升,但是新生儿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脑瘫高危儿常留有不同程度的近期或远期后遗症, 脑性瘫痪、智力发育障碍、癫痫等,其中最严重的为脑性瘫痪。 脑性瘫痪患病率为2.0~3.5‰ 。

什么是脑瘫“高危儿”?

脑瘫高危儿是指在胎儿期、分娩时、新生儿期以及婴儿期因受到各种高危因素(如早产、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窒息、黄疸、感染、低血糖等)的影响,脑组织的发育有可能发生或已经存在生长发育障碍(特别是神经心理发育障碍)潜在危险的小儿。高危儿与一般健康儿童相比,他们需要特别的检测和健康管理。必要时给予早期康复干预十分重要。

美国儿科协会对高危儿的认定标准

1. 极低出生体重儿(小于1500g)及孕周小于34周;2.小于胎龄儿;3.围产窒息;4.惊厥;5.脑室内出血;6.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7.严重的围产期感染;8.母亲吸毒、酗酒等;9.特殊的遗传代谢疾病。

常见脑损伤高危因素

常见脑损伤高危因素.PNG

脑瘫高危儿的早期识别

对有高危因素的脑瘫高危儿,要及时定期精准的检查和评估,以便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每个月到医院检查一次。6个月后每2个月检查一次。发现异常可增加检查次数。

01家庭监测

宝爸宝妈在家通过以下“脑瘫高危儿家庭监测10条”作为早期预警信号,如有高危因素,同时存在异常,要及时到专业儿童康复机构就诊。

1. 婴儿手脚经常“打挺”,“异常用力”,屈曲或伸直;

2. 满月后头老往后仰,竖不起头

3. 3个月不能抬头

4. 四个月仍手握拳、拇指内扣,贴近手心;

5. 五个月手臂不能支撑身体;

6. 六个月扶站时脚尖撑地,像跳芭蕾一样;

7. 七个月不能发:ba,ma”音

8. 八个月不会独坐

9. 头和手整天频繁抖动、哭闹不安、喂养困难

10. 不能好好的看面前的玩具或对声音反应弱。

02门诊筛查

病史

  • 高危因素
  • 临床症状:发育情况(粗大精细运动、视听觉追踪、言语认知等)、有无合并症等

体格检查

l肌力

l 肌张力

l 异常姿势

l 原始反射

神经行为学评估

目前对2岁以内脑瘫高危儿常用的评估工具有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定(NBNA)、Gesell发育量表(GDDS) 、Hammersmith婴儿神经学检查(HINE)、Albert婴儿运动量表( AIMs )等。其中 NBNA适用于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对其预后预测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AIMs 在评测0~18个月脑瘫高危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发育时具有很高信度 GDDS 评估诊断0~6岁儿童发育水平的心理测量工具。包括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认知、社交五个能区。

GM Trust全身运动评估(GM s)

GMs 评估是一种观察胎儿至 4-5 月龄婴儿自发运动以预测其神经发育结局的评估方法,拍摄一段适龄婴儿的运动录像,对录像进行评估得出结论,作为一种无创的、观察性的早期神经发育检查工具,在早期就可能识别出特异性的神经学症候,并且对于“后期是否发展为脑瘫”具有很高的预测价值。目前已在我科成熟开展。

Hammersmith婴儿神经学检查量表(Hammersmith Infant Neurological Examination,HINE)

H INE是一个典型的婴幼儿神经学检查量表,它和MRI、GMs被认为是5月龄前脑瘫预测效度最高的3种工具。HINE适用于2~24月龄的婴幼儿,含26项神经系统检查,包括颅神经功能、姿势、运动质量、肌张力、反射和反应等5个领域,每个项目得分0~3分,总分78分。在一项包含5万多例高危婴儿的队列中,HINE评分低于40分的婴儿在2岁时都被诊断了脑瘫,而高于73分的无一诊断脑瘫[11]。虽然HINE目前尚未正式引进我国,但国内专业人员对其高度关注,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在国内进行标准化并使用。

高危儿影像学检查(颅脑超声)及高危儿影像学检查(头颅MRI)

对于脑瘫高危儿宜首选颅脑超声,结果异常者推荐头颅 MRI 检查。头颅 MRI 用于脑损伤患儿的检查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脑瘫高危儿早期康复干预指征和治疗方法

依据脑的可塑性原理,同时生后第一年尤其是前六个月为改善及避免神经系统损伤后遗症的“黄金时间”,6个月前大脑细胞处于分化最活跃时期,如果能够给予足够的良性刺激,尤其是针对脑瘫高危儿,可促进损伤脑细胞修复,激发大脑的潜在代偿能力,从而有效地补偿高危因素所造成的脑损伤,赶上正常同龄儿童发育水平,使大多数脑瘫高危儿获得临床治愈。治疗越早,效果越好。一旦错过干预治疗期,很可能耽误孩子的一生。因此国际上称脑瘫高危儿的早期康复干预为“抢救性康复”。

01脑瘫高危儿早期康复干预指征

鉴于早期康复干预的重要性,同时避免过度医疗和加重家长负担,建议针对脑瘫高危儿的早期康复干预指征为:

(1)存在脑损伤和神经发育不良的高危因素;


(2)神经系统检查异常:如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反射异常;


(3)发育量表评测结果为边缘或落后;


(4)全身运动(GMs)评估为痉挛同步性或不安运动缺乏;


(5)头颅MRI检查异常。


符合其中两条或以上者,建议在专业康复医师或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早期康复干预。

02早期高危儿干预康复治疗

以下为常见的干预治疗措施:

(1)高危儿的早期感觉和运动干预(视听觉刺激、婴儿抚触、被动操)

(2)水疗

(3)运动疗法

(4)高压氧

(5)物理因子疗法

(6)针对高危儿的家长指导(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7)营养神经药物治疗


对于神经系统损害程度较轻的患儿

采用家庭康复如视觉刺激(红球刺激)、听觉刺激(包括音乐疗法)、婴儿抚摸、被动操、神经发育治疗、运动功能训练、喂养指导、课堂教学、亲子活动等方式进行干预。


对于中度或重度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患儿来说

要采用抑制异常行为和促通正常的运动模式的运动疗法,在治疗过程中还要配合物理因子治疗(脑循环治疗、经颅磁刺激等)、高压氧治疗、传统中医疗法针灸推拿、认知功能训练、药物治疗等辅助干预。

早期抢救性康复治疗能大大降低高危儿脑瘫最终最终脑瘫确诊发生率和脑瘫致残率。

祝:健康宝宝,茁壮成长。

如果宝宝有脑损伤高危因素,欢迎每周二上午广州路来找我。

朱敏
朱敏 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康复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