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肾不好?核医学肾动态+肾静态显像了解一下!
各位读者朋友,欢迎来到本期核医学科普小课堂,我们本期科普的主角即将隆重登场,在揭开谜底之前让我们先做个小调查哦!
说到肾,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啥?
是吃货君眼里的这个?



还是段子君眼里的这个?


言归正传,小编作为专业人士(当然不会承认想到的是爆炒腰花😄),就来为大家科普一下。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扮演着清除体内代谢废物、重吸收水分及其他有用物质的关键角色。正常人体有两个肾脏,如果一个肾脏出现轻微的问题,另一个功能完好的肾脏也可以代偿性地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

如果这时验血检测肾功能,结果很可能是正常的,这是由于验血得到的肾功能是两肾功能的总和。而当血液中的肾功能指标异常时,往往已经发展到非常严重的阶段。另一方面,B超、CT等检查主要观察肾脏的形态学改变,无法检测肾脏功能的变化。
那么,如何检测两肾各自的功能,尽早发现出现功能改变的肾脏呢?
这就需要用到核医学肾动态显像了。这时就有读者朋友问了,啥是肾动态显像?还可以让肾动起来?

肾动态显像是一种无创性测定肾功能的核医学显像方法,其既可以评价总肾功能,又可以单独评价分肾功能,具有灵敏度高、简便、安全无创等优点。它是通过注射放射性药物(常用99mTc-DTPA)后用SPECT/CT扫描、记录药物在双肾的摄取、分布、排泄情况的显像方法,可以判断双肾各自的肾小球滤过率(GFR)。同时,通过扫描双肾图像、勾画双肾感兴趣区(ROI)得出双肾时间-放射性曲线(肾图),可对双肾血流灌注、形态、结构及是否存在尿路梗阻及梗阻原因等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是不是有读者朋友还没听明白,别着急,让小编来:

小明(化名),男,31岁,因“左侧腰痛1月”入院,入院后B超检查提示:左侧输尿管中段结石并左肾重度积水,需行手术治疗解除梗阻。手术前面临以下选择:①左肾因梗阻缺血坏死,完全丧失功能,需要切除左肾;②左肾还保有部分功能,可保留左肾,只需要解除梗阻。那如何明确小明的左肾功能呢?小编前面已经提到,抽血验GFR或B超、CT都无法判断分肾功能。这时,我们的肾动态显像就可以大显身手了。
这是小明的肾功态显像图:

通过肾动态显像检查,明确小明左肾GFR为:26.1ml/min。这表明他的左肾功能中度受损,可以选择手术解除梗阻,而无需切除左肾。核医学肾动态显像,是不是很神奇?


哪些人群需要行肾动态显像?
1. 需要了解双肾位置、大小、形态、血供、功能及分肾功能的人群;
2. 需要筛查肾血管性高血压的人群;
3. 怀疑上尿路梗阻的人群;
4. 移植肾的监测;
5. 肾内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
肾动态显像需要做哪些特殊准备?
检查前可正常饮食,检查前30min需饮水300-500ml,并在检查前排尿。
“听说你们核医学检查有辐射,好ha(吓)人,我做这个检查安全不?”
各位读者朋友,核医学肾动态显像所用的药物剂量很小,且药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很短。到检查结束时,体内存留量已很少。因此,不会对受检者及周围人群造成影响,即使是多次检查,也是很安全的哟。
总的来说,肾动态显像比血生化指标测定更灵敏,且能反映分肾功能,是一种评价肾功能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跟大家聊完了肾动态显像,小编再跟大家再唠唠肾静态显像吧。
“什么,你们还有肾静态显像,这是肾动态显像的CP吗?”

肾静态显像又称肾皮质显像,即静脉注射能被肾实质细胞摄取且缓慢排泄的显像剂,显像剂随血液流经肾脏后分别由肾小管分泌(99mTc-DMSA)或肾小球滤过(99mTc-GH),其中部分被近曲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并与胞浆内巯基结合,从而较长时间滞留于皮质内,通过平面显像或断层显像能够清晰显示肾皮质影像,以了解肾脏的位置、大小、形态与实质功能,并可显示占位病变。

正常肾静态99mTc-DMSA显像图(A:后位平面图;B:前位平面图;C:SPECT/CT融合图像;D: SPECT图像)
肾静态显像的适应症?
1. 急性肾盂肾炎的诊断:肾静态显像可以辅助诊断肾盂肾炎和瘢痕形成等,特别是对于儿童急性肾盂肾炎后肾瘢痕形成的评估。

患儿,12岁,急性肾盂肾炎,99mTc-DMSA 显像示左肾下极及右肾上极局灶性显像剂分布缺损(红色箭头),考虑瘢痕形成。(A:后位平面图;B:前位平面图;C:SPECT/CT融合图像;D: SPECT图像)

患儿,7岁,急性肾盂肾炎,99mTc-DMSA 显像示左肾上极片状显像剂分布缺损(红色箭头),考虑瘢痕形成。(A:后位平面图;B:前位平面图;C:SPECT/CT融合图像;D: SPECT图像)
2. 肾先天性异常的诊断;
3. 肾占位性病变的诊断。
肾静态显像需要做哪些特殊准备?
跟肾动态显像一致哦,无需其他特殊准备。


亲爱的读者盆友们,本期科普就唠到这儿了哟,如何任何疑问,欢迎大家到核医学门诊或致电咨询哦,我们下期再会!
地址: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忠山院区核医学科(医技大楼旁)
电话:0830-3165721 0830-3165241
文:徐婷婷
审核:蔡 亮
校对:刘光富
图:部分来源于网络
本文是徐婷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