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傻傻分不清楚”的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
时间匆匆而过,度过了夏季,转眼来到了凉爽的秋季。每年的夏天比较多的儿科传染病就是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相信许多儿科临床医生也像我一样被患儿家属问到过,到底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有什么区别,接下来我们就说一说“傻傻分不清楚”的两个疾病——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
一、感染的病毒、发病年龄和预后不同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 Cox A16)为主,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多数患儿一周左右可以痊愈,少数患儿易合并炎症并发症,如心病毒性心肌炎、神经源性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并危及患儿生命。
疱疹性咽峡炎也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A组柯萨奇病毒,EV-71和其他肠道病毒也会致病。与手足口病不同的是,患儿的年龄偏小,多见于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但是本病病情较轻,一般1-2周可以痊愈,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比手足口病低。
二、临床表现不同
手足口病表现:多以急性起病,反复发热,可伴有头痛、咳嗽、流涕、咽痛、拒食、流涎,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臀部、肛周甚至躯干、四肢出现斑丘疹、疱疹,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多在一周左右痊愈,预后良好。少数患儿会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
如果发现孩子患病,家长也不要过度紧张,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同时注意休息,轻症的居家隔离,并适当补充液体及维生素等,大部分宝宝会在一周左右治愈。重症的需要住院治疗。当孩子出现体温持续高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精神差、嗜睡、易惊、呕吐等症状时要立即就医。手足口病的隔离期为两周,期间不能再去学校或课外班等小朋友聚集地。
疱疹性咽峡炎表现: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可有呕吐、流涎、拒食,甚至发生高热惊厥。口腔、喉咙、舌下等部位起1~2mm的疱疹溃疡。病程约为一周。虽然疱疹性咽峡炎病情一般都比较轻,但是也会有传染性,所以患病期间建议患儿居家隔离,不要去人群聚集的地方。
1.在疾病流行期间,不要易感儿童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外出回家后注意手卫生,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而且要教给宝贝正确的“七步洗手法”洗手。
2.患病的儿童居家隔离,注意休息,保持局部卫生,避免因为搔抓导致皮肤感染。用过的物品要及时清洗及消毒。
3.接种手足口病疫苗可以有效减少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发生。
本文是刘郡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