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刘郡
刘郡 主治医师
献县中医院 儿科

“川崎病”---儿童心血管病的隐形杀手

159人已读

近一段时间,随着天气的转凉,门诊就诊的大多数孩子都有发热的症状。那么对于一些高热的患儿,应用退热药物后体温不容易退到正常,或者下降后很快又会上升,同时伴有双眼的发红的孩子,我们作为家长就不能单纯的认为我们的宝贝是得了“红眼病”,它也有可能是我们儿科一个比较特殊的疾病——川崎病。那么什么是川崎病,它到底有什么表现呢?接下来我就为大家讲解一下这个疾病。

一、什么是川崎病?

川崎病,又叫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以全身中/小动脉炎性疾病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它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黏膜疹,结膜充血和颈淋巴结非化脓性肿大,如不治疗20%会出现冠状动脉损伤,从而引起冠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形成,甚至引起严重并发症危及患儿生命。它多发生在五岁以下儿童,男女比例为1.3:1。

二、川崎病的表现

那么,川崎病有什么表现呢?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持续的高热,结膜充血,同时,还会伴随其他的表现,接下来就让我们详细的了解一下!

川崎病典型表现

1.发热,体温大多维持在38.5℃以上,持续5天,退热药物效果不佳,抗生素治疗无效。

2.结膜炎,双侧非渗出性结膜炎,常在发热出现后数日内开始通常不累及角膜缘。

3.粘膜炎,表现为口唇发红、皲裂和草莓舌。

4.皮疹,皮疹多在病程的前几日内开始出现,通常表现为会阴部的红斑和皮肤脱屑,然后出现多形性红斑,躯干和躯体的斑疹样,麻疹样或靶样皮损,没有水疱或结痂。

有些患儿卡介苗接种部位出现皮肤发红。

5.手足变化,发热初期手足硬肿和掌跖发红以及恢复期指趾端出现膜状脱皮。

6.淋巴结肿大,该表现不常见,一半的孩子没有该表现,如果出现的话,通常为颈前淋巴结,单侧多见,直径达1.5cm或更大。

如果孩子有发热伴有以上四项表现,可以诊断为川崎病。如果仅有三项,但是超声提示,冠状动脉扩张也可以诊断。

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呈自限性经过。适当治疗可以逐渐康复。但是有5%-9%的患儿可并发冠状动脉并发症,由于冠状动脉瘤破裂,血栓闭塞,心肌梗死或心肌炎而死亡,甚至在恢复期中也可因缺血性心脏病猝死。所以,对于那些反复高热,同时伴有双眼发红的患儿,我们要警惕有没有川崎病的发生,一旦诊断要积极治疗,防止发生危险的并发症。

因为早期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冠脉瘤和死亡率,所以一旦诊断川崎病,就需要积极治疗。

1.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最好在发病后10天内给予,2g/kg,单次给予,持续输注8-12小时。如果使用之后仍有持续发热,而且48到72小时内crp并未改善的,可以再使用一次。如果发病后10天仍有持续性的发热、皮疹或者冠脉扩张者也推荐使用。

2.抗凝治疗:①阿司匹林:30-50mg/(kg•d),分3-4次。等患儿退热后48小时,阿司匹林的剂量减至3-5mg/(kg•d),每天1次,一直用到患儿的血小板计数和红细胞沉降率恢复正常。如果有冠脉改变,那么需要口服到冠脉改变消失。②双嘧达莫:3-6mg/(kg•d),分2-3次服用。

3.糖皮质激素:如果使用丙球效果不好,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常用甲泼尼龙2mg/(kg•d)(最大剂量60mg/d),每日3次,连用5天。之后可以改为泼尼松口服,2mg/(kg•d),每天2次,复查crp正常后,改为1mg/(kg•d),每天1-2次,2周内停用。因为使用激素有血栓形成的风险,所以需要和阿司匹林或双嘧达莫合用。激素可以在饭后或者和食物、牛奶一起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反应。

4.溶栓治疗:川崎病病人发生急性冠状动脉阻塞需型溶栓治疗,建议在急性心梗发发生的12小时内尽早用药,超过12小时溶栓意义不大。

5.介入治疗: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部分病人发生缺血性心脏病,对于那些药物治疗不能改善缺血表现的,需要采取非药物治疗,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以及冠状动脉移植术。

1.注意休息,两个月内不要有剧烈的运动,因为两个月是冠状动脉损伤的发展期。

2.出院后按医嘱服药,不要擅自停药,并且要定期复查相关指标。

3.使用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后11个月不能接种活病毒疫苗(麻疹疫苗,水痘疫苗)等。

既然川崎病对我们宝贝的危害这么大,在这里就要提醒各位家长,如果您家的宝贝发热超过5天,常规退热药物及抗生素治疗无效,同时有双眼发红,口唇红肿、皲裂的表现,那就要及时到医院检查,避免病情加重。

刘郡
刘郡 主治医师
献县中医院 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