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0月8日全国高血压日主题“健康生活,理想血压”
高血压被称为影响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高血压是心血管病的首位危险因素。心血管病已占我国城乡居民死因40%,而我国高血压患病人群已高达2.45亿,18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27.9%,高血压知晓率51.5%、治疗率46.1%、控制率16.9%仍处于较低的水平。2023年10月8日是第26个全国高血压日,今年主题是“健康生活,理想血压”,为贯彻党中央关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决策部署,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规划纲要有关要求,坚持疾病以预防为主,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应主动学习健康知识,接受医院社区健康教育,提倡健康生活,提高健康素质,做好自我血压管理,有效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切实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预防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提高每个人的生活质量。
什么是高血压?
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这压力过大就是高血压。正常血压标准<120/80mmHg,高血压定义为未服降压药,非同日3次血压,≥140/90mmHg。
哪些人群易患高血压?
有高血压家族史,超重或肥胖、吸烟、酗酒,缺乏运动,过度摄入钠盐,高度紧张,A型性格,有肾病、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等慢性疾病。
如何早期发现高血压?
1.18岁及以上成人定期自我监测血压,至少每年测量1次血压,并关注血压变化。
2.高血压的易患人群和血压为正常高值者(120~139/80~89mmHg),经常测量血压。
3.医疗机构对35岁以上首诊患者测量血压。
4.有头痛头胀头晕乏力心悸耳鸣鼻衄等症状应该马上测量血压。
高血压病有何危害?
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的临床综合征,其实质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或体征,少数高血压患者可能有头晕、乏力或流鼻血的表现。最终随着动脉硬化的不断进展,导致血管的狭窄和闭塞,引起脏器坏死和功能障碍,出现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脑梗死、脑出血、肾功能不全尿毒症、外周血管闭塞、动脉夹层破裂等才表现出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但已严重影响健康并危及生命。有研究证明不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平均寿命比健康人减少20年。
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带来饮食结构改变,工作紧张竞争压力增加,我国25岁至34岁的年轻男性高血压患病率已经超过20%。而且高血压发病越早,心脑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风险越高,知晓血压,防治高血压要从年轻人开始。
一、高血压的预防
高血压的易患人群和血压为正常高值者(120~139/80~89mmHg)应尽早采取预防措施。
健康生活可以预防高血压,(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
1.限制钠盐摄入:钠盐摄入过多,高血压的风险增加,长期限盐可延缓血压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速度。我国居民平均食盐摄入量超过9g/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日,建议用低钠盐替代普通食盐。
2.减轻体重:超重和肥胖可导致血压升高,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腹型肥胖可能与高血压有更强的相关性。建议超重和肥胖者减轻体重,腰围男性控制在﹤90cm,女性﹤80cm。
3.适量运动:运动可降低交感神经活性、缓解紧张情绪、减轻体重,降低高血压发生风险。建议根据自身条件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或骑自行车),同时进行适当肌肉力量练习和柔韧性练习。
4.戒烟:吸烟可增加心脑血管病风险,建议戒烟(包括传统烟和电子烟)。
5.戒酒:大量饮酒使血压升高,不饮酒对健康最有益。推荐高血压患者不饮酒。目前在饮酒的高血压患者,建议戒酒。
6.保持心理平衡:长期精神紧张或焦虑、抑郁状态可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负面情绪。必要时积极接受心理干预
二、血压超过130/80mmHg要开始积极关注
1.血压超过130/80mmHg以上即应引起关注,随着血压的升高可能带来对于心脑肾等器官的危害,应及早开始生活方式干预.
2.对于已经出现靶器官损害和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患者也应尽早启动降压药物治疗,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三、控制高血压,保护心脑肾
1.诊断为高血压,立即开始生活方式干预,并考虑药物治疗。
2.所有患者应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降低血压或直接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生风险。部分2级以下高血压患者,通过长期的积极健康生活方式,减药或停药后血压可降至正常,尤其年轻人伴多项不良生活方式的。
3.单纯生活方式干预血压仍无法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应积极接受降压药物治疗。
四、平稳降压,长期达标
1.高血压患者应坚持长期服药,鼓励选择每天服用1次的长效降压药物,以确保平稳降压,需要联合降压药物治疗的患者,建议优先选用单片复方制剂。
2.血压达标标准: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或慢性肾脏疾病伴有蛋白尿的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年龄在65-79岁的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30/80mmHg以下;8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可控制至140/90mmHg以下。
高血压是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期监测和规范管理,没有捷径、秘方和神药,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随访,达到理想血压,减少心脑血管病,促进全民健康,达到健康中国战略。
本文是方天富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