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用处理吗?
刘女士 52岁,发现子宫肌瘤5年 、月经紊乱1年余,近2月肌瘤明显增大,合并轻度贫血,患者处于围绝经期、对是否剔除肌瘤及切除子宫犹豫不决?一般认为:子宫肌瘤具有性激素依赖性特点,围绝经期性激素水平总体处于下降趋势,对于围绝经期女性子宫肌瘤的处理是等待自然绝经、肌瘤萎缩?还是临近绝经,考虑子宫切除?经过不断沟通、反复思考与商榷,最终行腹腔镜子宫切除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贫血随之纠正。术后病理提示:多发性子宫肌瘤伴肌瘤囊性变。
围绝经期生理特征及对子宫肌瘤影响: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良性肿瘤,临床常表现为月经量多、白带增加、腹部肿物,疼痛、甚至出现尿频、便秘等压迫症状。其中40~50岁女性发病率为51.2%~60%,50岁时其发病率可高达70%~80%。围绝经期是指女性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包括从月经模式改变至末次月经后1年,子宫肌瘤是激素依赖性肿瘤,围绝经期性激素波动性变化及总体下降趋势,绝经后子宫肌瘤多数会有不同程度缩小、部分小肌瘤甚至消失,许多围绝经期女性会选择严密观察、等待自然绝经。
子宫肌瘤治疗:子宫肌瘤通常分为肌壁间、浆膜下及黏膜下三大类,如果子宫肌瘤体积小、位于肌壁间及浆膜下,无明显临床症状,严密观察为主;但20%~25%子宫肌瘤可能导致异常子宫出血、贫血、尿频、疼痛等压迫症状、即需要积极治疗。通常采用药物治疗(避孕药、曼月乐环、达菲林等)、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剔除及子宫切除术)。如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可有正常月经;子宫切除术,往往适用于临近绝经或绝经后期、年龄偏大患者。
病例特点:此患者处于围绝经期、患子宫肌瘤多年、且短期内明显增大,核磁提示:肌瘤变性? 由于围绝经期卵巢储备功能降低、雌孕激素波动性下降,子宫肌瘤可表现为不同变化趋势,如保守治疗一定排除肌瘤恶变可能性及倾向性。
指导建议:对于围绝经期特殊时期、更应加强体检、不能疏忽大意、对于短期内子宫肌瘤显著增大、明显月经紊乱, B超、MRI、肿瘤标记物提示异常,结合子宫肌瘤大小、位置、肌瘤进展、有无肌瘤手术史等综合评估,对于肌瘤剔除及子宫去留做出合理选择、防止子宫肌瘤恶变及重度贫血发生。不能执着认为 ,子宫肌瘤已经保守治疗很长时间、再维持下去就会绝经,绝经后子宫肌瘤就会缩小、消失。对于临近绝经期处理、多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切除手术,患者腹壁瘢痕小、腹腔干扰及术中出血少,机体恢复快、疼痛程度轻、术后下床活动早、盆腔粘连等并发症较少。
专家介绍

胡同秀、 天津医院妇产科主任、 主任医师、 硕士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 全天
地点: 天津医院门诊楼二楼六诊区
社会职务
天津市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委员会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盆底康复学组常务委员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盆底学组成员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生殖与生育分会专家委员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生殖免疫专业委员
天津市健康教育协会会员
国际妇产科联盟会员等
擅长诊治妇科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病、不规律月经调整、慢性盆腔炎症、更年期综合征及盆腔脏器脱垂、老年期骨质疏松防治等;擅长压力性尿失禁、夜尿过多、慢性盆腔疼痛诊治、盆腔脱垂脏器功能康复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疗。
擅长手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切除手术,腹腔镜卵巢囊肿手术,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等,宫腔镜子宫粘膜下肌瘤去除、子宫内膜息肉切除及后续激素调整等综合管理,擅长子宫内膜癌、卵巢癌手术及化疗等综合诊疗。经阴道微创术式治疗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脱垂,会阴部陈旧性裂伤,重症子宫脱垂患者阴道前后壁封闭手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治疗、子宫脱垂子宫托放置等等。

周一门诊、待您垂询、重在预防、健康咨询
本文是胡同秀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