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发现子宫肌瘤怎么办
陈纲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12月15日139
0
0
-
“神奇手术”一次搞定子宫肌瘤和甲状腺结节(文汇报)
秦老师今年45岁,山东人,一名中学教师。每年单位体检,对秦老师来说,都是自己的“大考”。今年体检报告出来,她又乱了:子宫肌瘤达到7厘米,比去年猛增0.7厘米,更闹心的消息是,随访了几年的甲状腺结节被诊断有恶性可能。真是“人生何处不结节”,屋漏偏逢连夜雨,到底是先止雨还是先修屋,有专家让她三个月后复查一次,静观其变;有专家让她立即住院,准备甲状腺手术;也有专家说,子宫肌瘤太大了,要先手术……其实,秦老师心中还有一个顾虑:去年,她刚做了肾脏手术。此外,除了甲状腺以外,身上还有多处结节,她担心手术次数太多,身体吃不消,总不能一次把所有结节都干掉吧?秦老师转战互联网,四处求索,希望能找到一种方法,用最少的痛苦和代价,把两处毛病一起消灭。一个偶然,她在网上看到上海瑞金医院超声科周建桥主任医师的诊疗记录,有很多患者的好评说周主任做消融手术痛苦很小,成功率高。消融手术是什么?其实,这是一种针对病灶的局部灭活技术,利用消融产生的热效应,在短时间内使病灶周围的组织温度升高,将“坏分子烧死”。秦老师在网上咨询了周主任,从病情介绍到治疗手段,周主任的一句话让她顿时作出决定:“你来上海一趟,如果条件合适的话,我两个一块给你处理了。”两个一块处理?这不就是自己日思夜想的吗?今年7月,秦老师迅速买了一张高铁票,直奔上海瑞金医院。在瑞金医院第一次见到周建桥主任时,秦老师直奔主题:“周医生,您真的可以一次性把两个毛病都消灭?”“饭要一口口吃,仗要一个个打,根据您甲状腺结节和子宫肌瘤的位置和大小等因素,我们先通过射频消融治甲状腺结节,再通过微波消融治子宫肌瘤。”周建桥耐心解释。甲状腺手术当天,局部麻醉后,周建桥在董屹婕医生辅助下,迅速在结节、动脉、气管、神经等周围找到间隙,果断下针,通过注射生理盐水将甲状腺结节和周围的气管、血管和神经游离开。随后,在超声精准引导下,将18G的射频消融针刺入甲状腺结节,“开始”“气化良好”“停”“烧针道”,干脆利落的几个口令,仅10分钟,手术结束。秦老师反复俞周建桥确认,“手术已经完成了?”作为超声专家,这个位置的结节,对周建桥来说早已轻车熟路。做完甲状腺,换了一套微波消融设备,周主任开始对秦老师的子宫肌瘤进行消融。由于肌瘤较大,体积达到160ml,这次的消融手术耗时比甲状腺稍长,整台手术耗时50分钟。治疗中,首先通过21G的穿刺针在子宫肌瘤的包膜下注射局麻药,然后快速滴注生理盐水到腹腔,形成人工腹水,成功在子宫肌瘤和周围肠道组织建立了“护城河”,这条“护城河”不但保护了肠道组织不被热量损伤,而且和局麻药一起作用,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疼痛。由于肌瘤较大,在消融过程中,周主任通过不断调整微波消融针的位置,以实现肌瘤的完整消融。消融中,周主任还不断与秦老师沟通,“能坚持吗?如果感到特别热,就告诉我,我们可以停一下。”在这样的交流中,50分钟的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术后第二天,秦老师就出院恢复正常生活了。照照镜子,秦老师发现,颈部和腹部几乎没痕迹,只有一个小小的穿刺针眼。日前,她回瑞金医院复查,结果显示:甲状腺结节开始缩小,子宫肌瘤体积由原来的160ml减少到只有70ml。经过这次“神奇的手术”,秦老师想对同样深陷纠结中的病友说,“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医生,是一种幸运。大家一定要相信,医学的不断发展,可以给大家带来更多的获益。”周建桥表示,经超声检查或磁共振检查确诊的子宫肌瘤,如果出现月经过多、局部压迫或腹痛等症状,超声评估有合适的进针路径,就可以进行消融治疗。作者:唐闻佳李东编辑:唐闻佳责任编辑:樊丽萍图:袁宸桢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周建桥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11月24日867
3
15
-
发现“子宫肌瘤”怎么办?
近些年来,随着妇科体检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女性检查发现子宫肌瘤,从而产生各种担忧,害怕影响健康,更害怕恶变,甚至有些女性想要一切了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赵栋介绍说,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发病率很高,超声筛查可发现1/3~1/2的女性患有子宫肌瘤。虽然子宫肌瘤存在恶变的可能,但恶变率非常低,小于1‰,无症状者定期随访即可。以往的观念认为,肌瘤增大使得子宫体积大于孕10周(两个半月)就可切除,但近些年来不再以子宫大小作为手术指征。赵栋主任强调:“不要看到肿瘤就切除,大多数良性肿瘤都可以和平共处。”如果子宫肌瘤体积增大而引起各种不适症状,比如:压迫膀胱导致尿频;压迫直肠导致便秘、里急后重(总是感觉有便意但实际没有);凸向子宫内膜、压迫子宫内膜导致月经量过多,甚至贫血……出现这些情况时,子宫肌瘤就需要治疗了。如果药物治疗能够控制者,先予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不能控制者,考虑手术切除。手术方式包括: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宫腔镜手术、射频消融、海扶、超声聚焦等。赵栋主任指出,手术是一种破坏性治疗方式,在制定治疗方案前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充分考虑患者的生育需求。如果患者有生育要求,就需全面评估治疗方案,尽可能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总之,子宫肌瘤的治疗不以大小论,而以症状分。有症状的肌瘤、影响妊娠的肌瘤应考虑切除。需要手术的子宫肌瘤,赵栋主任认为,最好选择手术切除。“物理治疗的方法,包括射频消融、超声聚焦等,术后没有标本,不能做病理检查明确诊断。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判断的子宫肌瘤并不是最终诊断结果,病理检查才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只有将切除下来的肌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后的诊断结果才是最可靠的。”他建议,在做物理治疗前,一定要结合超声、核磁共振等检查充分评估,避免恶性肿瘤漏诊而耽误治疗。 赵栋主任坦言,各种手术方式都有其优势和不足之处,可以根据具体病情充分评估后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很多想要生孩子的女性,体检发现子宫肌瘤后,难免会担心影响生育。大部分子宫肌瘤不影响怀孕赵栋主任表示,子宫肌瘤对妊娠的影响与其生长部位和大小有关。除了凸向宫腔、压迫内膜的子宫肌瘤可能影响生育外,其他肌瘤都不会影响生育。不孕症女性如果排除了其他原因,而肌瘤又是凸向宫腔、压迫子宫内膜者,可能会影响受精卵着床的成功率。这种情况下,就要把凸向宫腔的肌瘤切除。子宫壁由内而外分为黏膜层、肌层、浆膜层,子宫肌瘤按生长部位可以分为黏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和浆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可能影响受精卵着床和妊娠,肌壁间肌瘤可能导致宫腔变形而引起流产,但几率都比较低。”赵栋主任认为,“如果没有不良流产史,除外其他原因,考虑肌瘤导致流产者,才需要处理。”子宫肌瘤几乎不影响分娩安全度过了妊娠期后,子宫肌瘤会不会在分娩的时候“作妖”呢?赵栋主任表示,只要子宫肌瘤没有堵住产道,不是生长在接近宫颈的部位,就不会影响产道分娩。绝大多数子宫肌瘤都是生长在子宫体部位,不会影响正常分娩。“虽然从理论上来说,肌瘤会增加难产率,但增加率微乎其微,可以不考虑。”赵栋主任进一步解释说,“胎儿娩出后,由于胎盘附着部位收缩不良,过大的子宫下段或宫颈肌瘤可能会导致产道梗阻。而其他部位的子宫肌瘤是不会导致产道梗阻的。但是宫颈部位的肌瘤非常少见,检查发现后可在怀孕之前切除。”手术切除后一般不影响生育也有些女性担心:手术切除肌瘤后,“受伤”的子宫是否会影响生育?对此,赵栋主任表示,子宫肌瘤切除术后一般不影响生育问题,但可能在妊娠、分娩时存在子宫破裂的风险。正常的子宫肌层厚8~10毫米,如果肌瘤侵犯肌层厚度1~2毫米,就不会影响生育。如果肌瘤侵犯肌层厚度一半以上,可以考虑超声聚焦、海扶等物理治疗方法。他认为:“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手术,毕竟手术是一种有创的治疗。在选择手术治疗之前要进行风险评估,如果手术得益高于风险,则可选择手术。如果手术得益与风险相当甚至低于风险,不建议手术。”有些女性在怀孕之前没有进行体检,直到孕期体检时,才突然发现子宫肌瘤。于是惶惶不可终日,担心会流产,担心肌瘤会跟宝宝“抢”营养。赵栋主任表示:“只要胎儿能够正常发育,子宫肌瘤不必处理。”妊孕期随着激素水平的改变,促使子宫肌瘤生长加快,但不会无限制增大。产褥期过后,子宫肌瘤会缩小,回复到原来的大小。另一方面,大多数子宫肌瘤都不是向宫腔内生长的,而是长在肌壁间的肌层中。只要不向宫腔生长或者轻微压迫宫腔,都不会影响胎儿发育。要相信,宝宝吸收营养的能力远比肌瘤强大。肌瘤生长在子宫平滑肌之间,也是平滑肌组织,周围的子宫肌层还是相互连续的。肌瘤会影响子宫收缩,但不至于“撑破”子宫。多发性肌瘤产后出血的几率会增加,但为此而手术的话,手术造成的创伤,引起出血的几率更高。所以,手术的得益低于风险,就没必要冒险手术。赵栋主任提醒说,妊娠期要警惕的是子宫肌瘤红色样变。红色样变多发生于妊娠期或产褥期,是子宫肌瘤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坏死。发生机理目前尚未明确,可能与肌瘤内小血管退行性变引起血栓、溶血、血红蛋白渗入肌瘤内部有关。患者可有剧烈腹痛、呕吐、发热、白细胞升高。检查发现肌瘤迅速增大、压痛,肌瘤剖面为暗红色,如半熟的牛肉,有腥臭味,质软,肌瘤原本的漩涡样结构发生改变。但赵栋主任同时也表示,子宫肌瘤红色样变的发生率很低,不必过于担心,一旦出现严重腹痛,及时就医即可。有些女性体检发现子宫上生长有多个肌瘤,也有些女性手术切除后子宫肌瘤又“复发”了。对这些“野蛮生长”的子宫肌瘤该怎么办呢?反复手术子宫会不会变得“千疮百孔”?要不要将子宫一切了之呢?赵栋主任首先澄清了一个误区:临床上常说的多发性子宫肌瘤是指多种部位的肌瘤,即黏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和浆膜下肌瘤中至少有两种,如果全部都是肌壁间肌瘤不能称为多发性肌瘤。很多人自认为的“多发性肌瘤”,其实是多个肌瘤,而不是医学上所指的真正的多发性肌瘤。第二个需要澄清的误区是:有些女性子宫肌瘤切除后,过一段时间检查发现又有子宫肌瘤了,就认为是子宫肌瘤复发了。其实,这些所谓的“复发”的子宫肌瘤并不是真正的复发,而是原本没有发现的小肌瘤长大了,或者是其他部位也长出了肌瘤。赵栋主任解释说,只要女性没有绝经,就可以再次出现子宫肌瘤。一般手术切除的都是较大的子宫肌瘤,其实,有些米粒大小的肌瘤可能已经存在而没有被发现也不需要处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米粒”逐渐增大,就被认为是子宫肌瘤复发了。赵栋主任还提醒说:“有一种脉管内平滑肌瘤需要注意鉴别,它不仅仅可以在子宫内生长,还可能出现在心脏等具有平滑肌结构的各个器官组织中,沿着血管到处生长。这种子宫“肌瘤”,即使切除了子宫也不能避免复发的问题。”了解了肌瘤的这些概念和特性之后,我们就可以坦然地面对子宫肌瘤了。记住三个“没有必要”:1.子宫肌瘤的发病率非常高,没有必要恐惧。2.大多数子宫肌瘤不影响正常生活和生育,没有必要切除。3.子宫肌瘤的恶变率很低,没有必要为此而手术切除。如果有子宫肉瘤家族史、其他脏器恶变史、基因缺陷等问题存在,可以早期干预切除。切除子宫后就不存在肌瘤“复发”的问题,那么,已经完成生育的中年女性是否可以“一切了之”呢?赵栋主任表示,目前对于子宫切除手术的把控比较严格,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一般不主张切除子宫。对于总是担心恶变的患者,如果确实合并焦虑、抑郁症状,也不要盲目切除,建议先到心理科就诊治疗。记者:蒋美琴原文刊于《健康财富》
赵栋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11月15日337
0
2
-
于*:医生,29岁,子宫肌瘤单发的快十厘米未婚未育请问可以做腹腔镜吗还是只能开腹做了
刘海元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11月13日319
0
9
-
子宫肌瘤
林振江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11月10日37
0
0
-
子宫肌瘤多大需要手术?关键不在肌瘤大小,在于肌瘤位置
子宫肌瘤很常见,有近80%的妇女在其一生中会发现患有子宫肌瘤,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估计在绝经前高达70%的女性会发生子宫肌瘤。门诊常常有患者来问我们子宫肌瘤多大需要做手术?其实是否需要手术,主要取决于子宫肌瘤是否会导致患者出现经期延长或经量增多(伴或不伴贫血)、不孕、反复流产,以及子宫增大导致的肌瘤导压迫膀胱、直肠导致的尿频、尿急和便秘等临床症状。而对于是否产生以上临床症状的关键因素在于子宫肌瘤的位置!这里我们先跟大家普及一个概念,子宫肌瘤的分类,子宫好比是一间房子,我们把位于房子里的或者有一部分位于房子里的肌瘤称为粘膜下肌瘤;把肌瘤完全位于墙壁内的称为肌壁间肌瘤,把部分或全部突出于外墙的成为浆膜下肌瘤。为了更准确的表述肌瘤与子宫肌层的关系,为患者选择最优的治疗方式,2011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发布新的子宫肌瘤分类标准,根据肌瘤与子宫肌层的关系可将子宫肌瘤分为9型分类方法,我们把这两者用图形和表格展示给大家。根据肌瘤的不同位置,临床症状不同1.黏膜下肌瘤粘膜下肌瘤由于突入宫腔,导使宫腔增大,子宫内膜面积增大,并影响子宫收缩,导致患者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甚至贫血、乏力、心悸,白带增多,不孕不育。因此,粘膜下肌瘤无论大小,均建议宫腔镜手术治疗,尤其是宫腔镜作为一种微创的自然腔道手术,患者损伤更小,恢复更快!但需要说明的是直径约2cm肌瘤的体积是8cm3,直径约4cm肌瘤的体积是64cm3,肌瘤直径虽然增大2倍,但体积增大8倍,因此随肌瘤直径约增加,手术难度大大增加,因此建议对于0型粘膜下肌瘤直径>3cm,I、II型粘膜下肌瘤、多发性子宫粘膜下肌瘤术后宫腔粘连、水中毒、空气栓塞和周围子宫肌层损伤的风险将增加显著增加,建议需由丰富宫腔镜手术经验的医生施术;2.肌壁间肌瘤肌壁间如果向内压迫粘膜,引发患者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甚至贫血,应建议手术治疗,手术方式首选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如果向外突出,产生肌瘤压迫膀胱、直肠导致的尿频、尿急和便秘等临床症状,则建议酌情开腹手术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3.浆膜下肌瘤浆膜下肌瘤如果向外突出,产生肌瘤压迫膀胱、直肠导致的尿频、尿急和便秘等临床症状,则建议酌情开腹手术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此外,无论肌瘤位置在哪里,如果肌瘤在短期内迅速增大,则不能排除肌瘤恶变的可能性,建议手术治疗。但必须告诉大家的是:子宫肌瘤恶性的几率大概在0.4%~0.8%左右,所以子宫肌瘤恶性率比较低,大多都是良性的,大家不用过分担心!!最最后,跟大家介绍一下,西京妇产科宫腔镜中心自2012年开展日间宫腔镜手术,所有宫腔镜手术均为日间手术,患者当日手术,当日即可回家,真正适应快速康复的理念,为更多患者带来更便捷的医疗服务!!目前,我们中心宫腔镜下0型、I、II、III型、多发性子宫粘膜下肌瘤切除术均已开展多年,有丰富的宫腔镜手术经验,非常乐意为需要的患者提供最便利的服务!您可以直接预约魏莉教授门诊,预约治疗、手术!
魏莉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11月08日491
0
1
-
小肌瘤需要治疗吗?
这两天又被关在家里了……想再做一点科普,但好像能说的之前都说过了吧……好整了几次直播,虽然不擅长直播也怎么上镜,但能说的还是毫无保留的分享了.今天就说说有的时候门诊会遇到长了1-2厘米小肌瘤没有任何症状的病人,非常惊讶,这种是不需要管的,但如果长在粘膜下的,月经量多导致贫血啥的是需要做个宫腔镜的.
艾星子艾里医生团队科普号2022年11月02日199
0
1
-
MR引导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中国专家共识
本共识发表于《中华放射学杂志》2020年第54卷第8期。摘要: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MR引导下聚焦超声(MRgFUS)是一种无创治疗子宫肌瘤的新手段,以MRI为引导,精准地将超声波聚焦于肌瘤瘤体组织,产生65~85℃的高温,使肿瘤细胞蛋白质失活、细胞凋亡并凝固坏死,在精准消融肌瘤组织的同时避免损伤治疗区域以外的正常组织。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子宫肌瘤的MRgFUS治疗水平,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规范的治疗,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磁共振应用专业委员会微创治疗学组组织相关专家在总结国内外临床应用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MR引导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中国专家共识》。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至少25%~40%女性患有子宫肌瘤,约25%患者会出现较明显的影响生活的症状[1, 2, 3]。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药物、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arteryembolization,UAE)、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和子宫全切术等。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特别是有生育要求的女性希望能在保留子宫的前提下选择无创而有效的治疗方法。MR引导下聚焦超声(MR-guidedfocusedultrasound,MRgFUS)是一种无创治疗子宫肌瘤的新手段,以MRI为引导,精准地将超声波聚焦于肌瘤瘤体组织,产生65~85℃的高温,使肿瘤细胞蛋白质失活、细胞凋亡并凝固坏死,在精准消融肌瘤组织的同时避免损伤治疗区域以外的正常组织。2000年以来,大量研究对MRgFUS用于子宫肌瘤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了论证[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2004年美国FDA批准MRgFUS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2013年中国FDA批准了MRgFUS在症状性子宫肌瘤中的应用。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陆续引进了MRgFUS的治疗设备并开展了子宫肌瘤的无创治疗[4, 5, 6, 7]。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子宫肌瘤的MRgFUS治疗水平,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规范的治疗,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磁共振应用专业委员会微创治疗学组组织相关专家,在总结国内外临床应用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MR引导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中国专家共识》。一、MRgFUS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一)适应证经临床诊断明确的子宫肌瘤患者,满足如下条件者:(1)术前MRI显示子宫肌瘤T2WI信号较低,接近肌肉信号;(2)术前MRI显示子宫肌瘤位于肌壁间,或为无蒂的浆膜下或黏膜下肌瘤,即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GynecologyandObstetrics,FIGO)分型2~6型;(3)术前MRI显示单发子宫肌瘤最长径≤10cm或多发子宫肌瘤最长径之和≤10cm;(4)术前MRI显示子宫肌瘤与腹壁间无肠管阻挡或通过处理可消除肠管阻挡的影响,具有安全治疗路径;(5)术前MRI显示腹部皮下脂肪厚度≤4cm;(6)术前MRI显示腹壁皮肤到治疗肌瘤靶区最远距离≤14cm;(7)患者一般情况好,能够耐受并保持2h或更长时间俯卧体位。(二)绝对禁忌证绝对禁忌证包括:(1)临床诊断不明确;(2)MRI扫描禁忌证;(3)子宫肌瘤在短期内迅速增大或影像学提示有恶变倾向,或恶性潜能未定;(4)治疗区域皮肤有急性感染;(5)未被控制的急性盆腔炎症;(6)一般状况差,有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7)有严重的出凝血功能障碍;(8)下腹部治疗区域有较大面积皮肤瘢痕;(9)无法使用镇静、镇痛等相关药物;(10)绝经后增大的子宫肌瘤。(三)相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包括:(1)术前MRI显示子宫肌瘤信号较高,或者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显示肌瘤血供丰富;(2)术前MRI显示为带蒂的浆膜下或黏膜下肌瘤,即FIGO分型为0和7型;(3)有生育要求,术前MRI显示子宫肌瘤位于子宫角及输卵管区域;(4)术前MRI显示单个子宫肌瘤最长径>10cm或者多发子宫肌瘤最长径之和>10cm。二、术前盆腔MRI扫描规范(一)重要性MRgFUS并不适合所有子宫肌瘤患者,因此筛选合适的患者非常重要。MRI以其多方位、多序列(包括功能和解剖序列)的成像优势在术前筛选患者中担任重要角色,MRI术前可显示子宫肌瘤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从而对MRgFUS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做出预判。1.明确子宫肌瘤的诊断:肌瘤恶变、恶性潜能未定的子宫肌瘤,或其他类似肌瘤表现的肿瘤,或确诊为子宫内膜癌或卵巢肿瘤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应根据临床评估积极进行手术治疗,不适合MRgFUS无创治疗。2.明确子宫肌瘤的位置:根据位置,子宫肌瘤分为肌壁间、黏膜下、浆膜下肌瘤。在对黏膜下肌瘤进行MRgFUS治疗中,应注意对子宫内膜的保护,建议划定治疗区域的边缘为5mm,避免灼伤内膜导致持续阴道排液。浆膜下肌瘤通过狭小的蒂与子宫相连者,MRgFUS治疗可能会使蒂坏死、中断导致肌瘤脱落在腹腔内,有引起感染的风险,建议谨慎选择。3.明确子宫肌瘤的大小:MRgFUS治疗系统在制定治疗计划时会根据消融肌瘤的体积计算出靶点的数目。对于单发最长径<2.5cm的肌瘤,不建议立即行MRgFUS治疗,可随访观察。对于体积巨大的肌瘤建议两种可选择方案:(1)分两个阶段治疗,每个阶段消融不同的肌瘤部分;(2)考虑在MRgFUS治疗前先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onadotropinreleasinghormoneanalogue,GnRHa)预治疗,待肌瘤体积缩小后再择期进行MRgFUS治疗。4.明确肌瘤数量:6个或以上肌瘤或弥漫型肌瘤不适合MRgFUS治疗,但可通过对导致症状肌瘤的综合性分析,进行选择性治疗5.明确肌瘤血供和信号:根据肌瘤T2WI信号特征,判断肌瘤变性的程度。T2WI的信号强度是决定该肌瘤是否适合行MRgFUS的重要参考因素。T2WI信号均质指肌瘤内不均匀高信号部分≤肌瘤体积的25%,>25%为不均质。肌瘤变性可能会对能量聚焦产生不利影响,降低疗效。T2WI高信号往往表示肌瘤的血供丰富,可通过增强扫描确认肌瘤T2WI高信号与血供丰富程度之间的关系。血供丰富的肌瘤因血流能够把热量带离治疗区域导致瘤体无法达到消融温度,因此不建议此类肌瘤患者选择MRgFUS治疗[8]。6.明确肌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1)肌瘤与皮肤的距离:ExAblate系统能够在与皮肤垂直距离最远14cm以内产生聚焦束,超出治疗范围的肌瘤可通过使用更薄的声学耦合胶垫缩短肌瘤与发生器间的距离,或通过直肠注胶将子宫和肌瘤推向前方以缩短距离。或术前口服泻药排空肠管后再次评估。(2)肌瘤与骨、神经丛的距离:骨组织比软组织更易吸收超声波能量,靠近加热骨表面的神经会因高温刺激产生疼痛甚至坏死。肌瘤前方耻骨可在治疗计划中进行设定加以规避,靠近腰骶丛或其他骨表面的肌瘤需慎重考虑是否适合MRgFUS治疗。操作者可通过调整聚焦超声束的路径或调整超声束能量来规避骨的加热,或直肠内注胶将肌瘤向前推离骨组织。(3)肌瘤与肠管关系:肠道气体可反射超声波能量影响治疗,可调整能量束的入射角度规避肠管,也可使用推移肠管的方法,如膀胱内注入生理盐水或肠内注胶。(二)MRI扫描规范有宫内金属节育环者应先去除,避免金属伪影影响诊断。检查前排空膀胱,扫描体位为俯卧位,足先进,扫描范围以子宫为中心。常规扫描序列包括:(1)T2WI,常规行轴位、矢状位、冠状位扫描,层厚4mm,层间距1mm,可增加扫描矢状位脂肪抑制T2WI序列,以更清晰地显示病变。(2)T1WI,轴位扫描,当肌瘤合并亚急性期出血显示为高信号,且可显示病变与周围正常组织结构的关系。(3)提倡注射钆对比剂后行轴位、矢状位容积增强扫描,层厚3.0~4.0mm,层间距0.5~1.0mm;利用该序列进行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明确病变血供情况,获得增强曲线,也可通过减影技术更清楚显示病变特征。(4)如条件允许可进行盆腔灌注加权成像,较常规序列可更好地显示肿瘤边界,并可对MRgFUS治疗后疗效进行评价。(5)如条件允许可进行轴位扩散加权成像扫描,可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及明确病变界限,以及评价MRgFUS治疗后瘤体是否坏死。(6)如条件允许可进行磁敏感加权成像,提供肿瘤内静脉血管及病变出血的信息。三、术前综合评估筛选合适的子宫肌瘤患者是MRgFUS治疗获得成功的关键。术前评估主要因素包括子宫肌瘤的信号、血供、位置、大小及数目,同时需结合患者年龄、治疗路径及临床症状。研究表明子宫肌瘤MRI图像T2WI信号强度和患者年龄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肌瘤T2WI信号低和年龄较大的患者其治疗的成功率更高。因此,术前的盆腔MRI扫描结果,以及患者的年龄、症状、未来妊娠计划等都需要充分考虑。充分了解影响MRgFUS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各种因素,能够给子宫肌瘤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一)子宫肌瘤的组织特征1.T2WI信号特征:T2WI信号强度是决定肌瘤是否适合行MRgFUS治疗最重要的MRI指标。根据T2WI不同信号强度,子宫肌瘤可分为3种类型。Ⅰ型:子宫肌瘤的T2WI信号低于骨骼肌信号;Ⅱ型:子宫肌瘤的T2WI信号低于子宫平滑肌信号但高于骨骼肌信号;Ⅲ型:子宫肌瘤的T2WI信号强度高于子宫平滑肌信号。不同T2WI信号强度的子宫肌瘤有着不同的生物学特性,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其对MRgFUS治疗反应不同。研究表明Ⅰ型子宫肌瘤MRgFUS治疗后的无灌注区体积比(non-perfusionvolumeratio,NPVR)高于其他类型的肌瘤[8]。Zhao等[9]研究发现T2WI高信号肌瘤含有更多的新生血管,含水量更加丰富而含纤维组织成分更少,而T2WI低信号或等信号肌瘤则含有较少的新生血管和更多的胶原纤维组织。Mikami等[10]报道相对于子宫肌层高信号或不均匀高信号的肌瘤,其MRgFUS治疗失败率较高,而相对于子宫肌层低信号的肌瘤治疗成功率较高。因此在接受MRgFUS治疗的患者中,为确保治疗效果,通常不推荐选择Ⅲ型肌瘤患者,但若在充分告知治疗效果的前提下,患者有强烈的治疗意愿,可作为临床治疗备选方案。2.灌注加权成像:根据Pennes′生物传热方程可以知道,肌瘤中的血液灌注情况是影响聚焦超声治疗过程中升温的主要因素,从而影响MRgFUS治疗效果,因此准确评估肌瘤组织的灌注信息,对预测治疗反应非常重要。T2WI的信号强度只能反映组织中含水量多少,不能反映组织的灌注信息。T1WI灌注成像是评估肌瘤血液灌注的有效方法,能间接预测肌瘤对MRgFUS的治疗反应,尤其是在T2WI高信号的肌瘤评估中至关重要。如子宫肌瘤T2WI呈高信号,但呈现延迟强化,或者强化程度低于子宫肌层,此类患者MRgFUS治疗效果较好[11]。Kim等[12, 13]研究表明子宫肌瘤的容量转移(transferconstant,Ktrans)越大,治疗效果越差。因此MRI灌注成像作为T2WI的重要补充,在筛查合适的肌瘤患者中起着重要作用。3.肌瘤的位置:根据子宫肌瘤生长位置不同,FIGO分型分为9型(图4)。但在MRgFUS筛查过程中,无需按照FIGO分型进行筛选,推荐根据子宫肌瘤的类型和所在的位置大致分为:肌壁间肌瘤,对应FIGO3~6型;黏膜下肌瘤,对应FIGO0~2型;浆膜下肌瘤,对应FIGO7型。肌壁间肌瘤是MRgFUS治疗的适宜人群[14]。浆膜下带蒂肌瘤一直被认为是子宫动脉栓塞和聚焦超声治疗的禁忌证,因其存在治疗后蒂坏死进而导致子宫肌瘤脱落入盆腔的风险。但Park等[15]研究表明针对带蒂浆膜下肌瘤,MRgFU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其治疗了9例孤立性带蒂浆膜下肌瘤患者,治疗过程将主要消融区域集中在肌瘤组织内,而对蒂进行保护,不仅能很好地消融肌瘤组织,而且能避免蒂坏死从而避免肌瘤组织脱落入盆腔。针对黏膜下肌瘤进行MRgFUS治疗存在损伤子宫内膜基底层的可能,进而影响患者的生育功能,因此对于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育龄期女性应特别慎重选择。但Kim等[13]最新的研究表明,即便在MRgFUS治疗过程中轻微损伤子宫内膜,也能在一定时间内自我修复,并不影响后续受孕。但对于黏膜下肌瘤是否选择MRgFUS治疗尚缺乏大规模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因此不推荐期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接受MRgFUS治疗。4.肌瘤的数目和大小:长时间的俯卧位治疗,将会明显增加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因此基于证据分析的多中心研究在2015年提出推荐MRgFUS治疗的子宫肌瘤最长径≤10cm[14],但是随着治疗方式的改进,目前并未在肌瘤大小方面有特别限制,或给予GnRHa药物治疗2~3周期后,再次评价子宫肌瘤最大径,决定是否可行MRgFUS治疗。目前一般不推荐肌瘤数目>5个的患者行MRgFUS治疗。(二)技术限制1.瘢痕组织:因瘢痕组织含有较少的血管及神经末梢和较多的纤维组织,瘢痕组织更易使热量蓄积,从而导致皮肤灼伤,因此针对治疗区域存在瘢痕组织的患者应该谨慎选择MRgFUS治疗,对于横形瘢痕组织可以尽量避开,对于纵行瘢痕组织无法避开的前提下有学者推荐使用瘢痕贴,认为可以有效避免皮肤灼伤[16]。2.皮下脂肪厚度:皮下脂肪厚度的增加会明显增加能量在该区域蓄积,并阻挡聚焦超声的能量送达病灶部位,从而导致皮下脂肪坏死和病灶消融不彻底,因此对于皮下脂肪厚的患者,选择MRgFUS治疗应该持慎重态度。通常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29.9kg/m2(诊断肥胖)不建议行MRgFUS治疗。3.皮肤与子宫肌瘤间的距离:不同设备的有效消融距离不同,因此在选择患者时必须考虑该肌瘤在有效消融范围内,从而保证治疗效果。4.骶尾骨与肌瘤间的距离:通常消融子宫后壁肌瘤需要考虑该因素,若子宫后壁肌瘤距离骶尾骨过近,在消融肌瘤过程中后方的残留能量有可能损伤骶尾部神经,一般建议子宫后壁肌瘤距离骶尾骨>4cm为宜[17]。5.治疗路径中肠道的保护:治疗路径中存在肠道是MRgFUS治疗的禁忌证,因肠道内气体或肠内容物对聚焦超声存在全反射的特性,从而极易导致肠道损伤,因此如何确保治疗路径中不存在肠道组织非常关键。Park等[18]推荐使用膀胱-直肠-膀胱的方法推挤肠道,使治疗路径中不存在肠道组织。对于前位子宫推荐使用膀胱充盈法推挤位于子宫前方的肠道,或治疗前一日口服泻药,排出肠道内容物及积气,但无论使用何种方法,如何确保治疗路径中无肠道组织,是治疗成败的关键[19]。四、治疗流程及操作规范(一)患者术前准备1.完善治疗前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凝血功能、胸片、心电图、血CA-125、子宫附件超声、盆腔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和宫颈细胞学及白带常规检查。2.向患者详细告知MRgFUS治疗方法的优势与不足,预期疗效、潜在的并发症及副作用,了解患者的诉求。3.确认患者盆部无金属植入物或已去除。4.由患者本人和(或)授权人签属MRgFUS治疗知情同意书。5.填写子宫肌瘤症状、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表。6.术前备皮,剃除会阴部毛发。7.建议术前8h流质饮食及清肠准备(口服泻药)。8.术前30min留置并开放导尿管、建立静脉通路。9.有下腹部瘢痕患者根据情况放置瘢痕贴。10.麻醉科医师评估麻醉情况(根据各医院情况选择是否需要麻醉科医师介入治疗过程)。11.如子宫体积较大,预计手术时间较长,可行双下肢静脉血管超声检查,排除静脉血栓。(二)治疗流程1.术前校准:术前需完成常规治疗设备质量检测(dailyqualityassure,DQA),对超声脉冲聚焦精度进行校准。2.术前准备:放置治疗胶垫,根据患者体型、子宫位置选择胶垫的类型,注入去气泡水覆盖治疗胶垫。3.MRI扫描:患者取膝胸卧位,经肛门插管注入适量超声耦合胶(150~300ml);定位后患者俯卧于治疗胶垫上,如配合1.5或3.0TMRI使用需放置表面线圈,然后固定;MRI扫描获得三维定位图像,据此调整患者体位至满意。4.制定治疗计划:MRI扫描获得盆腔T2WI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图像,据此制定治疗计划,计划包括在矢状位T2WI上勾画出皮肤线、耻骨、子宫前上方肠管、骶椎孔等解剖结构的边界,标注子宫的轮廓,勾勒出治疗区域(regionoftreatment,ROT),建议ROT边界线位于肌瘤边缘内侧3~5mm。5.校正:选择一点进行聚焦治疗以判断超声脉冲聚焦的精度和温控情况,如有偏差可进行校正。6.治疗:进入治疗阶段,系统会根据计划计算出需治疗肿瘤的体积和治疗体素(spot)的数目,此时一般可根据系统设定的参数逐个进行治疗。每个体素治疗时MRI持续扫描,会有实时图像及温度曲线呈现,实时显示热消融的效果。每个治疗体素的治疗时间约为25s,患者治疗时长与治疗体素的数目、治疗过程中患者配合程度、是否需要重复制定计划有关。7.术中处理:根据患者术中疼痛情况,相应调整镇静、镇痛药物、治疗间隔时间,并进行心理疏导。治疗间隔中,可鼓励患者少量进食高能量食物(如巧克力)或饮料以补充体力,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体验。为预防长时间治疗导致的低血糖,术中可静脉输入葡糖糖盐溶液。8.术后评估:术后常规行脂肪抑制T2WI,判断是否有腹壁软组织、肠系膜、盆腔内肠管壁和骨质水肿情况;然后静脉注射对比剂进行增强扫描,测量肌瘤的NPVR。9.术后护理:去除导尿管及静脉留置针;观察患者一般情况及治疗区域皮肤有无红肿压痛;患者静卧休息半小时;与患者交流进行心理疏导,告知术后注意事项。(三)操作规范1.术者资质:术者应该经过系统的影像诊断学临床训练并具备相应的资质。2.临床治疗团队:建议包含妇科医师、影像科医师或者相同资质医师,MR设备操作技师或相同资质技师,以及护士;麻醉科医师可根据医院及手术情况配置。3.技术培训:术者、MR设备操作技师及护士需接受相关技术培训,术者在经过规范化培训并完成若干病例的治疗后,方可独立操作。4.病历记录:患者应该具备完整的病历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整个就医过程完全可回溯。(四)手术记录手术记录应包括:子宫肌瘤的大小、数目和位置;消融肌瘤体积、治疗体素数量、消融的最小及最大能量、治疗时长;消融后NPVR数据;术中给予药物;术中补液量、尿量;患者生命体征;术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停止治疗的次数;消融后的注意事项等。建议手术记录附治疗图像。五、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1.恶心、呕吐:多数情况可能是镇静、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偶有因消融后疼痛引起的内脏反应,一般不需处理可数小时内自行缓解;如症状明显可对症处理,如注射胃复安等止吐药物。预防:治疗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避免镇痛、镇静剂过量使用,术中及术后根据患者的反应酌情增减药物。2.疼痛:多表现为下腹部疼痛、排尿疼痛,约10%患者在治疗后8h内可出现消融部位疼痛,大部分患者可耐受,8h内可自行缓解,无需用药,个别患者需对症治疗,如口服止痛药物。3.月经周期变化:治疗后可出现月经周期的短暂性改变,一般会自行恢复不需特别处理;如持续出现,需对症处理及排除其他妇科疾病。4.皮肤或皮下软组织灼伤:一般程度较轻,予以冷敷处理后短期内可以恢复;未缓解者可进行相关临床对应处理。5.阴道排液:部分患者术后会出现阴道排液,呈粉红色或洗肉水样,多在1~2周内自行消失。预防:治疗中尽量不要损伤子宫内膜,划定ROT范围时建议距离子宫内膜5mm。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大面积的子宫内膜热损伤,尤其是近子宫底部的内膜。如阴道排液持续增多,伴异味,应行妇科检查,排除炎症及其他妇科疾病。6.骨质水肿、神经损伤:极少数患者治疗后会出现臀部和(或)下肢放射状疼痛或体位相关疼痛,短期内不能恢复的需到神经科就诊处理,一般经积极治疗后可恢复。预防:术前告知患者,若术中如出现臀部和(或)下肢放射状疼痛应及时按下“停止”键中断消融治疗;术前经肛门插管注入适量超声耦合胶;术中精确勾画骶骨保护线;当患者出现骶尾部疼痛时,可尝试调整治疗参数,包括降低消融能量和改变超声束的聚焦方向等,如患者疼痛无改善,则中止相关靶点治疗;适当控制治疗时间,以尽量避免因能量累积而发生腰骶椎骨质水肿和神经损伤。7.大便习惯改变:部分患者术后会出现便秘或腹泻的情况,一般不需处理短期可恢复;如症状持续,可对症处理。8.感染:少数患者因消融范围大或靠近内膜,可能出现逆行感染,伴有发热、腹痛等症状及相应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变化,应及时给予抗感染治疗。预防:嘱患者术后注意个人卫生,1个月内禁止同房。9.严重并发症:肠穿孔、子宫破裂等严重并发症罕见发生,国内未见相关报道。术者经过系统培训,严格掌握适应证,遵照操作规范,可避免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六、术后随访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术后即刻行MRI增强扫描,计算靶肌瘤NPVR以评估消融效果[19, 20, 21, 22, 23, 24, 25];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及以后每间隔1年进行随访观察,随访内容包括影像学评估和临床疗效评价。如治疗前有超声检查结果,在以上MRI评估间期,即治疗后1个月、3~6个月、6~12个月间,可行经阴道超声检查,监测肌瘤体积。(一)影像学评估1.完全消融:消融后即刻MRI增强扫描NPVR≥80%。2.大部分消融:消融后即刻MRI增强扫描60%≤NPVR<80%。3.部分消融:消融后即刻MRI增强扫描NPVR<60%。(二)临床疗效评估评价指标包括:子宫肌瘤体积缩小率、症状严重度评分(symptomsseverityscore,SSS)和子宫肌瘤症状-生活质量问卷(uterinefibroidsymptomsqualityoflifequestionnaire,UFS-QOL)评分[26, 27, 28, 29]。1.疗效非常显著: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消融后3个月子宫肌瘤体积缩小率>50%;SSS评分下降>治疗前分值的50%;UFS-QOL评分升高>治疗前分值的50%。2.疗效显著: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消融后3个月子宫肌瘤体积缩小率20%~49%;SSS评分下降治疗前分值的30%~49%;UFS-QOL评分升高治疗前分值的30%~49%。3.治疗有效: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消融后3个月子宫肌瘤体积缩小率10%~19%;SSS评分下降治疗前分值的10%~29%;UFS-QOL评分升高治疗前分值的10%~29%。4.治疗无效: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消融后3个月子宫肌瘤体积缩小率<10%;SSS评分下降<治疗前分值的10%;UFS-QOL评分升高<治疗前分值的10%。七、MRgFUS治疗子宫腺肌症的展望子宫腺肌症是因子宫内膜的间质和腺体进入子宫肌层形成的一种疾病,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类型,好发于30~50岁的育龄期女性,总体患病率为8%~62%,近年来有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一种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子宫腺肌症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保守治疗的方法多样但疗效不确切、易复发,子宫切除术仍是根治方法。子宫腺肌症在发病机制、症状与子宫肌瘤有部分相似性,使用MRgFUS进行子宫腺肌症治疗具有可行性。目前,国内外开展了一些MRgFUS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研究,初步结果疗效比较满意。特别是对于局限性子宫腺肌症患者,其临床症状改善较明显。Fukunishi等[30]采用MRgFUS治疗2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并随访6个月,子宫体积缩小12.7%,临床症状得到缓解。Ferrari等[31]报道18例MRgFUS治疗子宫腺肌症随访1年结果,SSS评分从28.4分降低到10.1分,83%患者的结合带厚度于治疗1年后<12mm。Polina等[32]对接受MRgFUS治疗的2例子宫腺肌症患者进行3~6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临床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其中BMI为24.2kg/m2的43岁患者SSS评分由50分减少至24分,疼痛评分由最高10分降至0分。以上研究表明,MRgFUS治疗子宫腺肌症是安全、有效的,但远期疗效尚需大样本、多中心研究。临床中发现,预行MRgFUS治疗的部分子宫腺肌症患者,治疗前可给予2~3个周期的GnRHa治疗,术后继续巩固治疗2~3个周期,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术后1年,如子宫腔大小适合,还可放置曼月乐环,继续巩固治疗效果。但目前,MRgFUS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应用在术前病例筛选、治疗方案设定、术后用药和随访、如何巩固长期疗效、预防并发症等方面未达成共识、形成规范,尚需要做更多的探讨和研究。MRgFUS作为子宫肌瘤的新的治疗技术,无创是其最显著的优势。MRgFUS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临床证实。合理筛选患者、规范治疗和评估流程能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以实现患者最大受益。参考文献(略)执笔者:张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石海峰(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周慷(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苏佰燕(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策划顾问:金征宇(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陈敏(北京医院放射科)、马林(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放射科)、陆建平(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影像医学科)、周晓东(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超声科)、彭卫军(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诊断科)策划负责人:薛华丹(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王梅云(河南省人民医院放射科)、王悍(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叶晓华(北京医院放射科)、娄昕(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放射科)、姚振威(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顾雅佳(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诊断科)参与共识制定专家(按姓氏拼音为序):陈世林(海南省肿瘤医院放射科)、范文生(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妇产科),谷涛(北京医院放射科)、何健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放射科)、李叶(北京医院妇产科)、李振玉(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放射科)、罗文(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超声科)、唐纳(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王娟(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放射科)、王升平(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诊断科)、王英伟(哈尔滨市第一医院介入科)、阳青松(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影像医学科)、叶锦棠(北京美中宜和医院磁共振室),袁庆海(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放射科)、张盛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诊断科)、张羽(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赵文俐(南方科技大学医院放射科)、周守国(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放射科)
叶锦棠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10月28日21
0
1
-
子宫肌瘤不做手术容易恶变?
这是一个被很多妇科医生放大的了的观念,也造成了很多没有必要的手术。在临床上子宫肌瘤和恶性的子宫肉瘤在手术之前往往不容易鉴别,而子宫其它的恶性肿瘤,譬如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因为和子宫肌瘤表现不同,所以不是什么问题。子宫肉瘤的病理分型中,有比较恶性的子宫平滑肌肉瘤和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子宫癌肉瘤,这些病人即便做手术化疗,预后也往往不好,发现以后存活期短,子宫肉瘤中也有相对不是那么恶性的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后者相对来说,生长缓慢,对生命一般不构成严重威胁。很多临床医生会认为子宫肉瘤是由子宫肌瘤发展而来的,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我们在临床上有见到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可能,有1%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会发展为卵巢的透明细胞癌,但是子宫肌瘤和子宫肉瘤,两者从基因遗传学上的分析,是完全两个不同的疾病,来源并不相同,也就是说,如果从一个细胞开始,是子宫肌瘤,那么以后再怎么长也就是子宫肌瘤,如果是子宫肉瘤,以后发展出来也是子宫肉瘤,而不会发生中途变异,“恶变”为肉瘤。子宫肌瘤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疾病,到50岁左右,中国人中1/3的女性会有子宫肌瘤,子宫肉瘤发生率在6/10万,是非常罕见的疾病。若是泛化子宫肉瘤的担心,那么有很多病人会被“因为不能排除恶性”的理由开刀,这也是一种过度治疗。临床上难的地方是子宫肉瘤在早期也仅仅是超声上的一个包块,没有任何症状,和子宫肌瘤不太好区分。那么如何来鉴别子宫肌瘤还是子宫肉瘤呢?除了病理之外,目前的确是有些方法来进行辅助临床诊断的,超声不是很容易,有些血流指数(RI)<0.4可以是一个提醒,更有帮助的一个辅助检查是核磁共振(包括平扫和增强的检查),通常的表现为DWI高信号、ADC值偏低和增强影像有不均匀的强化等征象(图1),目前被认为最有价值的手段,血LDH3(乳酸脱氢酶同工酶3)也是一个有用的指标,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商业化引用的的检测机构在做。根据文献的报道LDH3和增强MRI都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对于子宫肉瘤的阴性预测值在100%(也就是说没有漏诊掉子宫肉瘤)(图2)。目前很多子宫肉瘤的诊断都是无意的,通常是术前诊断为子宫肌瘤,做了手术,病理突然回报为子宫肉瘤,这样的几率大概在1/300~1/500左右。我们团队因为开展非切除性的消融治疗比较多,如何在实施消融治疗之前判断子宫肌瘤有没有存在着是恶性的子宫肉瘤的可能性是我们一件重要的工作,因为消融治疗之前往往需要用核磁共振来判断子宫肌瘤是否适合做消融,那么有了核磁共振,通常也有助于协助我们判断子宫肉瘤的诊断。消融治疗若是选择做海扶或磁波,是无法同时获得病理的,但是若是选择微波或射频消融,我们可以在消融同时取子宫肌瘤的针刺活检(图3),获得病理结果。当然需要提醒的是这样的细针活检组织,有的时候并不能代表全貌,在病理上有可能发生漏诊的可能。如果在术前若是核磁共振高度怀疑是恶性的可能性,就不宜考虑消融治疗,以切除治疗获得完整病理为宜。总之,临床上意外遭遇子宫肉瘤的几率是存在的,但是它从一开始就是恶性的肉瘤,而不是从肌瘤演变而来的。最后用我国妇产科病理权威北医三院刘从容教授在一次大查房的发言作为结尾,若是专业医生,希望可以看下她的发言内容。龚晓明,医学博士原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教授沃医子宫肌瘤微无创治疗中心首席专家
好大夫工作室科普号2022年10月12日209
0
0
-
胡主任,已经侵犯到平滑肌层,这种严重程度如何
胡海龙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10月01日114
0
2
子宫肌瘤相关科普号

谭先杰医生的科普号
谭先杰 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妇科
7070粉丝341.7万阅读

周慷医生的科普号
周慷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放射科
137粉丝13.4万阅读

龚晓明医生的科普号
龚晓明 副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北京
线上诊疗科
7597粉丝236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刘海元 主任医师北京协和医院 妇科
子宫肌瘤 739票
子宫内膜异位症 248票
卵巢囊肿 211票
擅长:宫颈病变。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宫腔占位,子宫内膜增生及不典型增生。女性不育症。妇科良恶性肿瘤的微创治疗,妇科单孔腹腔镜手术。手术期快速康复。 -
推荐热度4.5索玉平 主任医师山西省人民医院 妇科
子宫肌瘤 136票
宫颈癌前病变 75票
子宫腺肌症 41票
擅长:对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外阴癌等妇科恶性肿瘤、子宫脱垂等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女性生殖道畸形矫治等方面有深入研究,擅长妇科肿瘤的诊治和各种妇科微创手术。 对月经失调、不孕症的治疗也独到的见解。 -
推荐热度4.4祝捷 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 妇产科
子宫肌瘤 95票
卵巢囊肿 58票
输卵管堵塞 11票
擅长:妇科恶性肿瘤(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的手术、化疗及随访; 妇科良性肿瘤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的微创手术治疗(传统腹腔镜、单孔腹腔镜、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等); 不孕症、复发性流产的宫腔镜、腹腔镜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