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肌少症七连问之三:老人常患的“肌少症”,靠吃就能治疗?
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是老年人常见的骨骼肌疾病。患上这种疾病的老年人,跌倒、骨折、身体残疾等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增大,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是延缓肌少症病情发展,维护老年人健康的重要举措。
关于肌少症的坏消息是:目前并没有用于治疗的药物。
而另一则好消息是:主要干预的手段之一就是营养治疗。
无论是已经诊断了肌少症,还是想要预防肌少症的老人,如果注重健康营养,都能实现改善肌肉健康的目标。这张“营养清单”上,包含以下几个关键词。
【吃足吃饱】
足够的能量摄入,是保证肌肉量的必要条件。也许有些人认为:老年人多吃会变胖,那高血压不就容易找上门吗?
其实并非如此,肥胖的老人也会得肌少症,吃足吃饱指的是,在饮食均衡的前提下,每天摄入的热量满足身体需求。
推荐每天能量摄入维持在:比如一位体重60公斤的老人,每天摄入食物的总热量,应该为1500~2100kcal。这样做是为了维持老人适宜的、稳定的体重。
【蛋白质】
肌少症本质上是骨骼肌减少。作为占据肌肉量20%的蛋白质,它的代谢决定了肌肉的多少。当老年人蛋白摄入量不足时,会导致肌肉蛋白的合成降低,肌肉丢失更加明显,
另一方面,当营养摄入不足时,机体会分解自身的骨骼肌,来作为氨基酸的来源,这些都增加肌少症的风险。而我国的传统饮食习惯很容易造成蛋白质的摄入不足。仅50岁以上的人群中,就有超过一半的人,存在蛋白质摄入不足的问题。
因此,老年人应当格外注意蛋白质摄入是否充足的问题。推荐健康老年人每日蛋白质摄入应为每公斤体重1.0~1.2g,肌少症患者每公斤体重1.2~1.5g,其中优质蛋白比例最好占到一半,同时应将蛋白质均衡分配到一日三餐,这比集中在一餐能获得更大的肌肉蛋白合成率。建议优先通过饮食获取,比如蛋、奶、大豆,深海鱼类和海产品等。
如果无法通过饮食达到要求,则考虑额外补充优质蛋白质,比如让医生开一些口服营养补充剂。
【维生素D】
患肌少症的老年人应当注意适当补充维生素D。它不仅有利于维持骨骼健康,也能够改善老年人肌肉力量和步态。人体可以自行合成维生素D,但需要在阳光的照射下。
因此,如果条件允许,每天户外晒太阳至少半小时。对于存在肌少症的老年人,可以考虑测定血清维生素D水平,根据化验结果和医生的评估,每日口服维生素D补充剂。即使是没有肌少症的老年人,适时补充维生素D也有助于肌少症的预防。增加户外活动有助于提高老年人血清维生素D水平,预防肌少症,同时建议适当增加海鱼、动物肝脏和蛋黄等维生素D含量较高食物的摄入。
随着“新十条”的颁布,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有了更多的户外锻炼机会。建议对老年人在营养补充的同时,结合运动锻炼的干预,以获得肌少症防治的额外益处。在老年人体力允许的情况下,综合进行一些抗阻运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和平衡训练,每周 2 ~ 3 次,循序渐进,有条件的话可由专业人员指导,促进老年人骨骼肌的健康。
本文是黄东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