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腺性膀胱炎

发表者:王彬 人已读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比较少见的非肿瘤性炎性病变,是一种上皮增生与化生同时存在的病变,其过程为上皮增生凹入成 runn 巢,其内出现裂隙,形成分支状、环状管腔,中心出现腺性化生形成腺体结构,与此时同时存在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故称之为腺性膀胱炎。

大多数学者认为腺性膀胱炎就其本身而言是一种良性病变,但存在恶变可能,被视为一种癌前病变。临床上腺性膀胱炎发展为腺癌最常见。腺性膀胱炎患者如果出现腺瘤样增生病变,应高度怀疑恶变可能,腺性膀胱炎伴非典型增生和细胞结构紊乱是癌变的征兆。

病因

腺性膀胱炎的病因仍不清楚,可能与膀胱慢性炎症、结石、梗阻、神经源性膀胱、膀胱外翻等疾病有关。

临床表现

其具有特殊的病理发展过程和临床发病特点。在膀胱三角区、膀胱颈部及输尿管口周围等位置较易发生,根据膀胱镜下病变形态将腺性膀胱炎分为以下乳头状瘤样型、滤泡状或绒毛状水肿型、慢性炎性反应型和黏膜无显著改变型4种类型。

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难治性的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耻骨上区及会阴不适,下腹坠胀感,尿失禁,性交痛等一系列症状。病变好发部位依次为膀胱三角区、膀胱颈部、输尿管口周围,颈口以3~9点处多见。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与病变部位关系密切:病变位于三角区者主要表现膀胱刺激征;在膀胱颈部者多有排尿不畅、下腹不适感、严重者有排尿困难症状;病变累及输尿管开口者可引起输尿管扩张及肾积水等腰部不适症状;病变范围较广泛者多出现血尿;合并有膀胱结石者可有尿流中断等表现。

检查

影像学检查很重要,但一般认为确诊主要是靠膀胱镜加活检。

膀胱镜检查具有以下特点:

病变主要位于三角区及膀胱颈部;

病变呈多中心性,常常散在,成片或成簇存在;

具有多形态性,乳头样、分叶状、滤泡样混合存在,肿物顶端接近透明状,其上无血管长入;

输尿管管口多数窥视不清。

诊断

腺性膀胱炎的诊断方法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和膀胱镜检查,确诊需膀胱镜下病理活检的支持。影像学检查很重要,但一般认为确诊主要是靠膀胱镜加活检。

鉴别诊断

腺性膀胱炎特点与典型的膀胱移行细胞癌较易区别,但有些病例与滤泡样慢性膀胱炎及腺癌鉴别困难。需活检做病理学诊断。

治疗

腺性膀胱炎的治疗主要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两者的结合,而手术治疗可采用腔内或开放手术,药物治疗为膀胱腔内灌注法。

腺性膀胱炎治疗方法:

解除感染、梗阻及结石等慢性刺激后采取相应治疗

首先需解除感染、梗阻及结石等慢性刺激,然后根据病变类型、部位及范围采取相应治疗。如在处理膀胱出口梗阻的前提下,经尿道电灼、电切术加膀胱灌注等。因腺性膀胱炎易复发,采用经尿道电灼术或电切术对患者创伤较轻,可反复操作,可作为腺性膀胱炎首选治疗方法。对电灼术或电切术的时机,最好在尿常规正常后手术较为安全、有效、且不易复发,切除范围应遵循浅表膀胱癌的手术原则进行,对于弥漫性改变或已有癌变者行全膀胱切除术式。

膀胱内灌注药物治疗

膀胱内灌注药物治疗与膀胱肿瘤应用药物相同,分两类:

化学性毒性药物:可直接破坏 DNA ,干扰 DNA 复制◇主要作用 S 期,对 GO 期无作用,从而可抑制异常膀胱黏膜的非正常增生及不典型增生等;

免疫抑制剂:如白介素一2、卡介苗、干扰素等,可通过激发全身免疫反应和局部反应来预防病变复发。

腺性膀胱炎在有效的经尿道电灼术或电切术后,使用有效的药物膀胱灌注,可进一步降低腺性膀胱炎的复发,提高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效果。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3-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