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陈贤楠 人已读
近期门诊感悟—近期儿科呼吸道感染流行现状的思考
近期门诊出现较多以幼儿学龄前和学龄儿童的反复发热(高热或持续低热)或反复咳嗽咳喘为主要症状的病例,病原学检测呈现多样性、多变性和混合性,但也可多次阴性。其中肺炎支原体和黏膜靶向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腺病毒 肠道病毒 流感病毒)较为多见,少数细菌检测阳性。肺部影像学报告的结论多样化,放射科报告结论性术语是 支气管炎、支周炎 肺炎可能性大、肺炎、重症肺炎等。周围血炎症指标 CRP不同程度升高,肺外脏器系统受累(如凝血五项或单项D-二聚体、LDH、ALT等升高)。同时也出现一些哮喘,咳嗽等慢性呼吸道症候群患儿的病情反复,引起家长或临床医生困惑,他们是否是当前感染状态的是亚临床型、隐性感染?以致反复进行抗感染治疗。
基于上述临床问题,回顾我既往的临床思考如下:
1、就我目前所知,支原体作为微生物种群目前仍可视为一种条件性致病微生物群,是否致病与个体的免疫功能平衡状态有关,按sepsisII版学说,重症肺炎机制转归见附图。所谓的“重症支原体感染”如肺炎、脑炎或多脏器功能受损(septic pneumonia and encephalopathy、MODS);2、其主要机制是过强的失控的免疫炎症反应;临床表现疾病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机体炎症免疫反应的强弱和失控的严重度;3、当前所谓的“支原体感染流行大爆发”主要是宏观微生态紊乱、社会医疗管理和群体心理因素引起;4、因此,无论是个体或群体应对策略,应该是系统性整体性综合性干预为主,避免机械单一抗感染思路。在回复期更提倡身心调理、饮食调理和整体行为生活习惯调整。
以下是3年前(新冠流行初期)对感染、传染和免疫炎症反应个体和群体表现的思考性文章,目前似乎仍适用。注意宏观社会生态、宏观微生态和个体内微生态平衡应该当前的重点!
图片引自《儿科重症医学理论与诊疗技术 陈贤楠编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第一版 2011年 29ye》
反复肺炎综合征(recurrent pneumonia syndrome)之我见修改版
本文是陈贤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3-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