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张明敏 三甲
张明敏 医师
荆州市中心医院 儿科

牛奶蛋白过敏,宝妈们了解的到位吗?

766人已读

什么是牛奶蛋白过敏

奶蛋白过敏,是儿童常见的食物过敏问题,也是婴儿最早出现的过敏问题。牛奶蛋白过敏(CMPA)多见于婴幼儿,为牛奶蛋白引起的异常的免疫反应,可由IgE介导、非IgE介导或两者混合介导。

牛奶中最常见的致敏蛋白是酪蛋白和β-乳球蛋白,其易诱发机体IgE介导的速发过敏反应,少部分为非IgE诱发的迟发过敏反应(如IgG介导和其它机制)。

牛奶蛋白过敏属于食物不良反应中的食物过敏,全球儿童食物过敏的患病率为6-8%,而湿疹患儿的食物过敏患病率高达40%,是指进食某种食物后发生异常临床表现。

牛奶蛋白过敏主要有三大症状:

①消化道症状,孩子可能频繁出现不明原因的呕吐、腹胀、便秘,甚至大便带血;

②皮肤症状,孩子会出现急性的荨麻疹,或是慢性的湿疹;

③呼吸道症状,孩子频繁出现不知原因的咳嗽、打喷嚏等感冒样症状,严重的还会有哮喘。

如何确定宝宝牛奶蛋白过敏?

当吃牛奶宝宝出现上述表现,怀疑与牛奶蛋白过敏有关时,可做以下检查来确定宝宝是否对牛奶蛋白过敏:

1.皮肤点刺试验;

2.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测定;

3.食物回避试验(停用所有含奶类的食物,上述症状缓解或消失)、激发试验(口服牛奶后上述症状再出现或加重)。

宝宝牛奶蛋白过敏怎么办?

(1)母乳喂养的宝宝发生牛奶蛋白过敏时,应继续母乳喂养,母亲需回避牛奶及其制品至少2周;部分过敏性结肠炎宝宝的母亲需持续回避4周。

若母亲回避牛奶及其制品后,宝宝症状明显改善,母亲可逐渐加入牛奶,如症状未再出现,则可恢复正常饮食;如:症状再现,则母亲在哺乳期问均应进行牛奶及其制品回避,并在宝宝断奶后给予深度水解蛋白配方或氨基酸配方奶粉替代。

(2)奶粉喂养宝宝发生牛奶蛋白过敏时,小于2岁的宝宝应完全回避含有牛奶蛋白成分的食物及配方奶,并以低过敏原性配方奶替代,如:部分水解配方奶、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严重者使用氨基酸配方奶粉;

大于2岁宝宝发生牛奶蛋白过敏时,由于已经逐步过渡到食物来源丰富的辅食,可满足宝宝正常生长发育需要,故可进行无牛奶蛋白饮食。

如:是轻到中度牛奶蛋白过敏,建议使用深度水解配方的奶粉,90%以上牛奶蛋白过敏通过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喂养可得到缓解;

如:是中到重度牛奶蛋白过敏,建议选择:游离氨基酸配方奶粉,该配方中不含牛奶蛋白抗原,是更加彻底的治疗措施。

( 3 )过敏宝宝添加辅食时应注意

无论母乳喂养、混合喂养还是人工喂养的宝宝,应该4-6个月再添加辅食。

对于过敏的宝宝要注意添加辅食的原则和辅食品种的选择及辅食添加的顺序。

先添加米粉(纯米粉~添加一种成分的米粉如:胡萝卜或南瓜的米粉);其次是蔬菜泥(一种成分的~再另一种成分的菜泥)、水果泥(同水果泥)、薯类、面食、肉类、叶子菜,以后再逐渐添加蛋黄(1/8或1/4开始逐步到一个蛋黄);(再加蛋清1/3逐步到全蛋清)即整蛋、豆制品及海鲜。

每次引入的新食物,应为单一食物,少量开始,以便观察婴儿胃肠道的耐受性和接受能力(观察宝宝有无湿疹,腹泻或便秘等;包括对新食物是否喜爱);减少一次性进食多种食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

可以换成羊奶或者豆奶吗?

研究发现:牛奶过敏的宝宝中有92%对羊奶也过敏,60%对豆奶过敏。

也就是说,极个别的患儿改喝羊奶是可以的,但大部分不可以。

豆奶因为营养不够全面,虽然有40%的牛奶蛋白过敏患儿对豆奶不过敏,但也不建议长期喝。

基于这些原因,还是建议:患儿喝深度水解蛋白或者氨基酸配方奶粉。

对将来有什么影响

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多数为易过敏的体质,在其成长的不同年龄段常会发生特应性皮炎、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这一现象被称为“过敏进程”。

有研究表明:积极的预防,诊治食物过敏有助于切断“过敏进程”疾病链,减少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因此,对于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尽早积极主动配合医生诊断与采取饮食管理措施,有助于降低宝宝将来发生其他过敏性疾病的风险。

此外,某些特定的益生菌对牛奶蛋白过敏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鼠李糖乳杆菌在这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并且拥有大量的临床文献支持了这一功能。

建议:给这类宝宝连续服用三个月以上含鼠李糖的益生菌。

张明敏
张明敏 医师
荆州市中心医院 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