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郑文瑶 三甲
郑文瑶 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儿童泌尿外科

产检发现胎儿有肾积水该怎么办?

174人已读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一些关于产科的知识,即:第二产程是指怀孕12-28周,第三产程是指怀孕28周到出生。

其次,我们需要知道 目前对于先天性小儿肾积水的产后的处理多倾向于保守治疗加长期随访,其常见病因是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1.关于胎儿肾积水的一般知识

1)发病率: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及普及,产前检出胎儿肾积水的 病例明显增多,占产前检出泌尿系疾病的比例为 10% ~ 30% 。胎儿肾积水发生率为 0.6% ~ 5.4%, 双侧肾积水者占其中的 17% ~ 54%。

2)病因: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

生理性:生理性肾积水原因可能有孕妇大量饮水致胎儿膀胱过度充盈,妊娠过程中黄体酮类激素使泌尿系平滑肌松弛,孕妇在高激素状态下 导致轻度肾盂扩张等。另外,输尿管部分或者功能性梗阻也可造成生理性积水。

病理性:病理性肾积水多由于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或者输尿管膀胱连接处狭窄、巨输尿管、后尿道瓣膜等原因造成。首次观察多不能分清是生理性或病理性需要在胎儿期密切观察,一般每隔 4 周需再次行超声检查以判断肾积水的发展情况,以及输尿管有无扩张,以此判定是否为病理性肾积水。

2关于胎儿病理性肾积水的分类

1)胎儿泌尿协会(SFU )

SFU 分级系统阐述 的是肾盂肾盏的扩张程度及肾皮质的受损程度:

SFU1 级患儿仅存在肾盂的轻度扩张;

2 级患儿则 存在肾盂及肾盏轻度扩张;

3 级患儿存在肾盂重度 扩张及肾盏轻度扩张,

4 级患儿的肾盂肾盏均重度 扩张,l同时存在肾皮质变薄的情况。

2)肾盂前后径(APD )

APD 系统从 肾盂前后径长度的角度阐述积水的严重程度:

轻度者于第二孕程其 APD 达 4 ~ 6 mm ,第三孕程 APD 达 7 ~ 9 mm ;

中度者于第二孕程其 APD 达 7 ~ 10 mm ,第三孕程 APD 达 10 ~ 15 mm ;

重度者于第二孕程其 APD 达 10 mm 以上,第三孕程 APD 达 15 mm 以上。

3.如果存在病理性肾积水该怎么办?

现在认为,在第二孕程 APD>5 mm,第三孕 程 APD>10 mm 这一临界值对于评估出生后是否应行手术干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应于孕 16 ~ 20 周时对下尿路梗阻、肾发育不良及各类肾外畸形情况进行评估。预测出生后是否为病理性肾积水或者需要手术干预的指征包括:双侧肾输尿管积水、后尿道扩张、肾周尿性囊肿、肾盏或输尿 管进行性扩张等。提示肾发育不良或者肾功能受损的特征有:异常巨大肾脏、肾脏萎缩、羊水过少、 肾实质变薄、多囊肾、肾实质回声增强等。另外,第三孕程的超声检查对出生后的评估和随访是非常有价值的,检出胎儿如为单侧肾积水,推荐在第三孕程至少还应有一次超声随访;如为双侧肾积水或者出现羊水过少者则每 4 ~ 6 周行超声检查 1 次。 目前看来,80% 的胎儿肾积水在第二孕程提示肾积水改善的,出生后仍患肾积水的可能性很低;第三孕程持续存在或者出生后程度恶化的肾积水需要进一步的随访。故而,胎儿重度肾积水也不一定需要引产,可在出生后进一步治疗。但对于肾皮质明显变薄者即肾功能已受损者,胎儿情况需进一步观察评估,而且同级别的肾积水发现时间越早,其预后不良可能性越大。

总之,产前发现肾积水分级越高,自发缓解的可能性就越小,同时合并泌尿系及其他系统畸形可能性也越大,需要合理干预。

4.病理性肾积水生后的必要检查

1)超声检查:为无创, 可重复检查,查看肾盂肾盏扩张的程度,同时测量肾实质的厚度。羊水过少、双侧重度肾积水和疑有后尿道瓣膜存在的新生儿,都应该在出生后24 ~ 48 小时内行超声检查,其他的胎儿肾积水病例,都应该在出生后 3 ~ 7 天内行超声检查 ;因为生后脱水和低渗性尿液的产生,出生后 3天内 超声检查可能会低估肾盂扩张的程度。

2)静脉肾盂造影:能很好地显示肾盂及输尿管的梗阻部位及积水程度。但是,近年来,因其可能对儿童患者造成的放射性影响,在临床上已较少应用,逐渐被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取代。

3)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检查:可清晰的查看上尿路梗阻部位,并以三维重建显示肾积水严重程度,同时与 重复肾等疾病相鉴别。

4)肾脏放射性核素检查:即肾动态显像非常必要,它能显示肾吸收,浓聚和排 泄的全过程,可计算出肾小球滤过率进而判断肾功能的受损情况。医生可以根据肾图曲线对肾功能进行判断。

5)膀胱造影及膀胱排尿性造影可通过实时观察膀胱影像,将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所致积水与膀胱输尿管反流、输尿管囊肿、尿道 瓣膜及尿道憩室等疾病加以鉴别。上述各项检查完善后,即可总体上把握患儿病情,进而制定出适宜的手术及围手术期治疗策略。

5.肾积水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吗?需要进行放射性检查吗?

1)对所有生后诊断为中、重度肾积水(SFU 3~4 级;APD >10 mm) 或输尿管扩张的患儿,应进行早期评估及给予预防性抗生素治疗。但抗生素的应用时间较长易产生耐药,患儿依从性较差难以持续治疗。另外,有膀胱输尿管反流的患儿,建议根据尿常规及定期尿培养的随访检查结果,使用抗生素防治感染直到 1岁。

2)泌尿系造影及放射性核素检查具有相当大的辐射风险。有研究表明,放射性相关检查使白血病及颅脑肿瘤的患病风险增加 3 倍,因此建议只有在无法通过超声检查获取相关信息的情况下,才重复行造影及放射性核素检查。磁共振尿路造影可提供有益的辅助诊断信息,但检查前需对患儿实施镇静,并有造成肾功能损害的风险。

6.如何让肾积水的患儿很好地保持肾功能?

有研究发现,胎儿 20 周后若肾盂前后径 >15 mm,94% 存在泌尿系畸形, 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及长期随访;肾盂前后径介于 10 ~ 15 mm 的胎儿,50% 存在泌尿系畸形;而肾盂前后径 <10 mm 的胎儿,仅 3% 存在畸形。中度肾积水胎儿保守治疗并观察 5 ~ 7 年,患儿肾功能受损情况并不严重。

在胎儿时期,母体的胎盘尚可代替肾 脏排泄代谢产物,故胎儿单侧肾积水不会出现对侧 肾代偿性肥大,而在出生以后,这种优势则不复存在。早期手术减压可减少对侧肾代偿性肥大,并增加术后患侧肾功能恢复的潜力。因新生儿及婴幼儿肾脏尚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具有对尿路梗阻所产生的压力耐受力差,但恢复力强、代偿性大等特点,故而单侧肾梗阻解除后肾功能恢复能力较强。

此外,积水肾的感染率远远高于正常肾脏,进而加重肾功能的损害。患儿于出生后数月内肾功能逐步成熟,肾小球滤过率可大幅度增加,且浓缩处理和酸化尿液的能力会得到改善,因此在存在梗阻的条件下,肾脏发育必定会受到影响,保守治疗不能改善肾功能的受损情况。早期手术还可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目前国内大多数患儿于产前诊断肾积水行生后早期手术治疗的病例报道,证实了手术的安全可靠性及对肾功能保护的优势性。

综上所述,对产前诊断肾积水的患儿,于出生后应进行精确的诊断及评估,目 前微创技术治疗先天性肾积水在临床上已非常成熟,应争取早期手术,尽最大可能保护肾功能。


pdf_link
郑文瑶
郑文瑶 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儿童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