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孙朝晖 三甲
孙朝晖 副主任医师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 癫痫中心

癫痫所致精神病障碍及用药注意

54人已读

癫痫患者往往会共患精神病性障碍,一般精神科医生会诊断为癫痫所致精神病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是一组由反复发作的脑异常放电引起的癫痫发作特殊形式,临床表现以精神症状为主,由于累及的部位及病理生理改变不同,致使症状表现复杂繁多,大致可分为发作性和持续性精神障碍两大类。一般来说,癫痫患者共病精神病性障碍的发病率为2.8%~21.8%,高于非癫痫人群。家族精神病史阳性、伴有神经发育异常的患者共病多见,长病程者、局灶性发作精神障碍较多见,此外,精神障碍还可能与某些抗癫痫发作药使用有关。

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①发作前精神障碍发作前数小时至数日,出现全身不适、紧张、易激惹、烦躁不安、情绪抑郁、爱挑剔或抱怨他人等前驱症状。一旦癫痫发作过后,症状随之消失;②发作时精神障碍包括精神性先兆、自动症及精神运动性障碍。精神性先兆是大、小发作前历时短暂和紧接的幻觉,其幻视可为从简单到复杂的情景。自动症者表现为愣神、无目的咀嚼、吞咽等刻板动作或发声/语言等,并可见各种幻觉,精神发作一般历时数秒,每次症状类同。少数患者发生较为持久、复杂的精神运动性障碍,呈现意识障碍,感知(如错觉、幻觉)、情感(如恐惧、愤怒)、记忆(如似曾相识、遗忘)等障碍。也可发生无目的行走或攻击行为,历时数十分钟至数日不等,事后对上述情况不能回忆。

③发作后精神障碍往往在癫痫发作后,患者呈现意识模糊、定向障碍、反应迟钝,可伴幻觉(常为幻视)及各种自动症,或躁动激越行为,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偶可见非抽搐性发作持续达数日或数周之久,应视为持续性发作,如非惊厥持续状态(持续性小发作、复合症状部分性发作持续状态等)④发作间精神障碍属持续性精神障碍一类,包括慢性癫痫性精神病(类似精神分裂症的发作间精神障碍,又称慢性癫痫性分裂样精神病)、智能障碍和人格改变。

如果患者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就可以诊断癫痫所致精神障碍了:①有癫痫史或癫痫发作的证据;②呈发作性精神障碍者,一般历时短暂,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事后不能完全回忆;③持续性精神障碍,如慢性癫痫性精神病、智能缺陷和人格改变等,见于发作间期;④脑电图检查可证实癫痫,但阴性结果不能排除诊断。除标准检查外,尚可用脑电图的特殊检查技术提高阳性率。必要时应作CT、MRI等其他检查,以排除继发性癫痫可能。

根据癫痫的证据,其精神障碍的发生、病程与癫痫相关,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作诊断。

其药物治疗原则包括抗癫痫药物应用、抗精神药物应用、抑郁/焦虑/失眠药物对症处理,此外还包括心理行为矫治及手术治疗等。但在应用药物时应注意:

1、大多数抗精神病药能降低抽搐阈值而可能诱发癫痫,较为常见的有硫利达嗪、氯丙嗪、氯氮平,而奋乃静及氟哌啶醇相对较少。

2、超剂量服用抗精神病药会引起中毒。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并可出现肌张力增加、抽搐或癫痫发作、低血压及心律失常。处理措施主要是反复洗胃、吸氧、补液、利尿、升血压、抗感染、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

3、氯氮平是最早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疗效满意,对难治性病例有较好的疗效。锥体外系副反应较少,容易引起流涎、便秘、心动过速、血压下降、体重增加和癫痫发作等。尤其容易引起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应用时必须定期监测血常规。目前认为应用该药要谨慎。

4、抗抑郁药物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常见,少数患者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头痛、失眠、 嗜睡、焦虑紧张、性欲减退。癫痫、肝功能不全、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5、抗癫痫药物(如巴妥类和卡马西平)降低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的血药浓度,而丙戊酸钠作用则相反。

另外部分抗癫痫药物会加重患者的精神问题(如上图),使用时应格外注意。

孙朝晖
孙朝晖 副主任医师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 癫痫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