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施小凤 三甲
施小凤 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血液科

造血干细胞移植期患者心理反应策略

108人已读

近二十年来,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生物医学研究取得长足的进步,随着传统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移植治疗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也日益增多。很多患者对造血干细胞移植不够了解,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移植期间怎样面对这些心理问题呢?

焦虑、恐惧、淡漠、敏感、悲哀、依赖…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常会出现的心理问题。焦虑是最容易出现的,焦虑就是预感到不利情景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担忧、紧张、不安、恐惧、不愉快等的综合情绪体验。表现为:肾上腺素浓度增加、心悸、血压升高、呼吸加深加快、肌肉紧张、皮肤苍白、失眠、尿频、腹泻等。

其次是恐惧。对于移植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适和痛苦可出现脸红、心慌、气急、胸闷、出汗、血压升高、恶心、无力、甚至晕厥等。长时间持续发作会出现回避行为。

第三会出现淡漠,多发生在移植中期,由于躯体持续不适、恢复缓慢,逐渐失去信心、日趋消极表现为抑郁寡欢、少食懒言若未及时发现并疏导,可能转化为愤怒情绪,甚至拒绝治疗。

第四会出现敏感,见于少数患者容易紧张、焦虑、更容易被周围的人、事、物所影响、情绪反应比较激烈、容易暴怒、喜欢独处等,对医护人员的多疑、猜忌,易接受消极暗示。

第五会出现依赖,多为移植成功、病情稳定,将要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时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强,不敢接触外部环境,产生依赖。

第六,悲哀。见于病情较为严重病例,多出现在移植过程中产生并发症时,如排斥反应、严重出血、口腔溃烂长期不愈合。

影响移植患者心理反应的因素有哪些呢?主要有患者自身认知评价体系,不同的患者对同一刺激情景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迟钝者对应激性刺激视而不见,情绪反应轻敏锐者对应激性刺激很敏感,容易出现内心不安;与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经济情况有密切的关系

其次环境因素,无菌层流洁净室,空间小、机器噪声吵,娱乐工具少,饮食受限,无菌条件的要求,谢绝探视等,家庭社会支持系统也会影响,家里人的关心是患者坚持治疗的最大动力。

那我们怎样避免这些心理问题呢?移植前,详细讲解移植的主要过程。请移植后一般状况良好的病人与等待移植的病人沟通,交流移植过程中的感受及预后了解病房及层流室,以减轻病人的焦虑和压抑感。

移植中会及时告知治疗情况,鼓励病患倾诉,满足生活上需求。鼓励多做放松运动,深呼吸,肌肉放松等。指导家属每日电话询问患者,多关心患者。教会患者自我医疗保护,认识潜在危险的症状和排异反应的监测方法。定期组织联谊会相互交流各自所需的应对措施,。

我们可以通过“正念”来改变我们的焦虑,正念,就是当下的念头,思绪、思维。本质上是一种觉察,也被称为“静观”。正念,让人每一秒活在当下,它在我们受到的刺激和行为反应之间,有一个空隙,如果可以做出反应,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正念不仅可以缓解焦虑情绪也可以治疗很多疾病,比如皮肤病,可以改善睡眠,降低血压等。

通过正式练习,比如身体扫描、正念静坐、正念行走、正念瑜伽,或者通过非正式的练习,比如在睡前、起床、沐浴、走路时都可以进行练习。在日常生活中觉察自己的身体、情绪,观察自己的压力源与压力反应。学会与自己身心同在,觉知当下的身心现象,平静看待一切现象,诚实面对自己的想法,不要带着想发生什么、想阻止什么的心。

下面简单介绍下如何练习正念冥想。我们选择整洁舒适光线柔和的环境,无人打扰,放松自己的鞋带,衣领,以身心舒适的姿势靠在沙发上或者躺下。

1.观察自然法

打开窗户,你感觉到了什么?是徐徐吹来的微风。还是看到飘动的云彩。你听到了什么,风声?鸟鸣?此刻与自然融为一体,不做评判,静静地感受大自然。

2观察呼吸 以舒适的状态站着或坐着,闭着眼睛,充分地放松,腹式呼吸,观察呼吸的长度、深度、频率。感受呼吸的律动。

3脚步行走 无论在户外还是室内可以随时练习,一步一步往前慢慢走,意识到身体此刻的运动状态,感受双脚踩在地面的感觉,转身时保持每个动作的持续感知。

平时也可以下载相关小程序进行放松练习或者观看类似的小视频进行放松深呼吸。

最后希望我们能坚持练习,在移植期间用平静的心态去面对一切!


施小凤
施小凤 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血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