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血管瘤的简介
肝血管瘤是肝脏内大量动静脉血管畸形构成的团状结构,与先天性发育异常、雌激素异常、毛细血管感染等因素有关,是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之一。
肝血管瘤依据肿瘤个数分为孤立、多发和弥散型,其中孤立和多发型较为常见。依肿瘤直径大小分为小血管瘤(<5 cm)、血管瘤(5-10 cm)、巨大血管瘤(10-15 cm)和特大血管瘤(>15 cm)。依据肿瘤数目和直径肝血管瘤分为3型:I型,血管瘤数目1个,肿瘤直径<5 cm(Ia型),肿瘤直径为5-10 cm(Ib型),肿瘤直径>10 cm(I c型);II型,血管瘤数目2-5个,肿瘤直径<10 cm(IIa型),肿瘤直径为10-20 cm(II b型),肿瘤直径>20 cm(II c型);III型,血管瘤数目>5个,弥漫,肿瘤直径≤50%肝体积(IIIa型),肿瘤直径>50%肝体积(IIIb型)。肝血管瘤分型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较为客观的依据。
大多数肝血管瘤患者无明显症状,原则上以随访观察为主。对症状明显或病灶迅速扩大的患者应考虑进行治疗。症状不具有特异性,患者通常表现为腹痛、右上腹的不适和饱满。肿瘤体积过大时,可能会压迫相邻脏器,引起自发或外伤性破裂、梗阻性黄疸、门静脉高压、布加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还会导致其他症状,如Kasabach-Merrit综合征,血小板减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凝血障碍。
在众多治疗方法中,外科手术是治疗肝血管瘤最有效的方法,手术方式包括血管瘤剥除、不规则肝切除、肝段或半肝以及扩大的半肝切除、肝移植手术,手术方式的选择依据血管瘤位置、大小和数目采用个体化手术方案。
本文是朱继巧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