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硬化腹水诊疗(2023年版)
推荐意见1:
肝硬化临床可分为代偿期、失代偿期及再代偿期(B,1);腹水(排除其他原因)为肝硬化失代偿的常见临床表现。
推荐意见2:
对新出现的腹水和2、3级以上腹水患者,应行腹腔穿刺腹水常规检查,包括腹水细胞计数和分类、腹水总蛋白、白蛋白。腹腔穿刺同日检测血清白蛋白,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11 g/L的腹水提示为门静脉高压性(B,1)。
推荐意见3:
疑似腹腔感染时,须在使用抗菌药物前留取标本,使用血培养瓶在床旁行腹水细菌、厌氧菌和/或真菌培养。严格无菌操作,床旁取得腹水立即注入血培养瓶10~20 ml,并即刻送检(A,1)。
推荐意见4:
顽固型腹水的诊断:①传统利尿药物(螺内酯160 mg/d、呋塞米80 mg/d)治疗>1周或治疗性间断放腹水(4000~5000 ml/次)联合人血白蛋白(20~40 g·次-1·d-1)治疗2周,腹水无治疗应答反应;②出现难以控制的利尿药物相关并发症或不良反应;③排除恶性腹水及窦前性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腹水(B,1)。
推荐意见5:
复发型腹水:在限盐及应用利尿药物的情况下,1年内腹水复发≥3次。
推荐意见6:
乳糜性腹水:外观呈乳白色,腹水的甘油三酯水平>200 mg/dl(11.11 mmol/L),<50 mg/dl可排除诊断。
推荐意见7:
血性腹水:腹水外观血性或腹水红细胞计数>10000个/mm3。
推荐意见8:
螺内酯起始剂量40~80 mg/d,3~5 d递增40 mg/d,常规剂量上限为100 mg/d,最大剂量400 mg/d;呋噻米起始剂量20~40 mg/d,3~5 d递增40 mg/d,常规剂量上限80 mg/d,最大剂量160 mg/d(B,1)。
推荐意见9:
托伐普坦是治疗肝硬化腹水,特别是伴低钠血症的有效排水药物,根据血钠水平调整剂量,避免血钠升高过快。起始剂量7.5~15 mg/d,最低剂量3.75 mg/d,最大剂量60 mg/d(A,1)。

推荐意见10:
特利加压素可用于肝硬化顽固型腹水的治疗,1~2 mg,12 h一次静脉缓慢推注(至少15 min)或持续静脉滴注,有应答者持续应用5~7 d;无应答者,可1~2 mg,6 h一次,或联合去甲肾上腺素0.5~3 mg/h。停药后病情反复,可再重复应用(B,1)。
推荐意见11:
顽固型腹水患者需要进行限盐教育,钠摄入4~6 g/d(B,1);血钠低于125 mmol/L,需限制水摄入量,否则不需严格限水(C,2)。
推荐意见12:
顽固型腹水治疗方案:①利尿药物、人血白蛋白及血管活性药物;②大量放腹水(4000~5000 ml·次-1·d-1)联合人血白蛋白(1000 ml腹水4 g)(B,1);③对治疗效果不佳、门静脉高压起主要作用的顽固型腹水,有条件且无禁忌证时优先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B,1)。
推荐意见13:
对顽固型腹水患者可谨慎长期腹腔放置引流管放腹水(C,1)。肝硬化顽固型腹水患者应列入优先肝移植等待名单(B,2)。
推荐意见14:
血压、脉搏正常的肝硬化腹水患者,特别是顽固型腹水伴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在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一级或二级预防时,可谨慎使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NSBBs)(D,2)。
推荐意见15:
乳糜性腹水可采用高蛋白、低脂肪饮食,特利加压素、生长抑素等;如无效可采用大量放腹水或TIPS(C,2)。
推荐意见16:
血性腹水且生命体征不稳定患者需ICU监护,及时检查原因;可应用去甲肾上腺素、特利加压素及生长抑素等(C,2)。
推荐意见17:
肝硬化胸水治疗原则同腹水;①顽固性胸水可试用利尿药物、人血白蛋白及血管活性药物;②有明显呼吸困难患者可放胸水联用人血白蛋白(B,1);③对治疗效果不佳,有条件且无禁忌证时可早期行TIPS治疗等(B,1)。
推荐意见18:
积极进行病因治疗,在病因治疗的基础上,可使用中药安络化纤丸、扶正化瘀胶囊和复方鳖甲软肝片等改善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达到肝硬化病情稳定或逆转失代偿期肝硬化为再代偿期(A,1)。
以上内容摘自中华肝脏病杂志。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