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踝部距腓前韧带断裂术修补术后的注意事项
方案一
- 术后患踝背屈中立、轻度外翻位短腿石膏或步行靴固定。患者即刻可耐受下负重,

短腿石膏固定

步行靴
- 术后7~10天可拆除石膏夹板(若选用石膏夹板固定),开始背屈和外翻活动;
- 3~4周内穿步行靴。只有当韧带确认修复时才可以进行基础康复计划,康复计划和踝关节严重损伤时的功能锻炼一样。
- 4周后可穿踝关节马镫样支具。4周时开始轻柔内翻合并跟腱牵伸。如果条件允许,患者集中锻炼是有利的。同时,开始用橡胶管状训练装置进行本体感觉和抗阻力训练。

马镫型支具

马镫
患者可以从行走逐步过渡到直线跑步。在患者没有疼痛和不过分肿胀情况下,康复锻炼应尽可能长些。随后运动员可以恢复自身运动的特殊活动,当所有任务都能完成后就可以恢复比赛。
恢复时间:
- 一般需要3~4个月后才能恢复正常活动
- 术后6个月,可以用踝部绷带来保护。
————《曼氏足踝外科学(下卷)》唐康来等主译,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方案二
(1)术后1周:解除石膏外固定,使用矫形紧固支持带缠绕踝关节以预防足内翻,并限制踝部前移松动。练习主动运动。

以往,在肌腱移植术后通常需要使用石膏外固定制动6周时间,但是如果应用适合的矫形器则可以有效缩短康复时间,使踝关节功能获得良好的恢复。
(2)术后2周:开始1/3负重行走练习【注】
(3)术后3周:递增至1/2负重行走训练【注】。
(4)术后4周:进行踝关节被动背伸和跖屈的运动。
(5)术后5周:完全负重行走。
(6)术后6周:加入踝关节的被动内、外翻运动练习内容。
(7)术后8周:练习使用足尖站立活动。
(8)术后12周:去除矫形支持带,然后在3个月内,进行体育运动时需要使用护踝或绷带缠绕保护。
以往,肌腱移植术后常常需要使用石膏外固定6周时间,但是如果改用、穿着适合的踝部矫形器则能够缩短术后康复的时间,踝关节的功能恢复良好。
【注】目前常用的负重方法尚无量化标准,国内外临床常用的指导建议有:
- ①非负重:患肢禁止负重;②脚趾接触负重(TWB):脚趾在身体平衡的状态下可轻触地面,一般认为负重量为体重的5%,与接触负重类似。③部分负重:患者可承受部分体重,通常为体重的20%~50%,可在拐双杖辅助下行走;④保护性负重(PTWB):可在辅具保护下负重;⑤可耐受负重(WBAT):以患者主观感受可耐受为度进行负重,50%~100%体重,此时患者通常可在单拐辅助下行走;⑥完全负重:患肢可承受100%体重,允许正常行走。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仅为临床指导负重的常用术语,并无严格的负重大小递进关系。不同术语对于负重量的定义较为宽泛,存在交叠的可能。另外,在实际操作中不同对象对具体术语的理解可能有所不同[11]。因此,以上非量化性术语在具体指导实践时也存在较大的主观性。
————《骨科术后康复指南》 张晓阳主编,第2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
本文是肖斌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