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任晓辉 三甲
任晓辉 主任医师
北京天坛医院 神经外科

脑脊液转流手术治疗孤立颞角综合症

118人已读

孤立颞角综合征是一种局限性脑积水,主要由于颞角 流出道受阻,持续脑脊液分泌导致局部脑室扩大,产生局部 占位效应,导致出现相关的症状。孤立颞角综合征是侧脑 室内或旁肿瘤术后一个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 6.2%~ 19.8%。孤立颞角引起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颅内压增 高、肢体活动障碍、同侧偏盲、记忆力下降,严重者可危及患 者生命。关于孤立颞角综合征的手术方式有多种,但尚未 确立指南性的治疗方案。孤立颞角综合征是神经外科脑室内肿瘤术后常见并发 症[4],脑积水导致颞角孤立扩大造成患者颅内压增高、残疾 甚至死亡,处理非常棘手。关于孤立颞角形成的具体原因 尚不明确,有报道称该疾病与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室 内脓肿、脑室内肿瘤切除术后局部组织粘连及术中放置止 血材料等有关[4‐6]。目前的治疗方法原理是将颞角积水引 流至可吸收的区域(如腹腔、脑池、侧脑室)中,主要包括脑 室腹腔分流术、内镜脉络裂造瘘术和传统转流术。

脑室腹腔分流术是将颞角内的脑脊液引流至腹膜腔吸收。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脑积水一种较传统的治疗方 法[7],该手术缺点在于管路路径长,打破了脑脊液生理循 环,术后分流管堵塞和感染常发生,远期出现分流管依赖性 头痛和腹部并发症[8]。内镜脉络裂造瘘术通过颞角内侧脉 络裂造瘘引流颞角内脑脊液至前桥池,该手术对术者技术 要求很高,由于此部位解剖结构复杂,术后易出现脑干和血 管损伤等并发症,存在一定的失败率[9]。传统转流术将颞 角内的脑脊液通过连通管旁路引流至脑脊液正常循环的额 角。但是传统转流术临床应用较少,原因在于脑室颞角穿 刺点和入路存在缺陷:颞角穿刺点位于颞骨,经颞叶皮质, 术后易出现癫痫并发症;手术路径临近侧裂,横向穿刺,朝 向脑干,易造成侧裂静脉、大脑中动脉和脑干的损伤;颞角 横径短,不能保证足够长度脑室端位于颞角内,随颞角缩小 易脱出,影响治疗效果;管端位置靠近脉络丛,管端侧孔易 被颞角脉络丛包裹堵塞,需再次手术调整引流管。

改良额颞角转流术的原理在于应用连通导管建立孤立 扩大颞角‐正常额角的旁路,重建脑脊液循环,使脑脊液循 环接近生理状态[10]。和脑室腹腔分流术相比,管路路径短, 不易堵塞和感染,近似生理状态,无过度引流、腹腔并发症 和远期依赖,手术时间短,成本低,无需再次手术;与内镜脉 络裂造瘘相比,技术简单,并发症少,效果确切,易推广。与 传统转流手术相比其优势在于:(1)经顶枕入路穿刺脑室穿

刺颞角,穿刺路径皮层为顶叶功能哑区,减少癫痫发生率; (2)由后上到前下,平行于矢状面和脑干,朝向颞角最前端, 避免损伤侧裂静脉、中动脉和脑干;(3)位于颞角内的管端 长度长,不易脱出,保证引流效果;(4)管端末端位于颞角最 前方,侧孔远离脉络丛,不易被包裹堵塞,保证引流效果

持久。 针对额角受挤压,额角受压变小,立体定向技术[11]、3D

(Three‐Dimensiona,3D)打印辅助技术[12]以及机器人导航技 术大大提高了额角穿刺的准确性。有报道称使用安卓手机 Sina 软件辅助额角穿刺,可大大提高额角穿刺的准确性[13], 该软件操作方便,可临床推广。

如何尽可能避免术后孤立颞角的出现是神经外科医生 真正需要考虑的问题。临床经验是术中尽量减少止血材料 使用,术中脑室内放置引流管,保持脑室一定张力,避免脑 室壁塌陷、粘连。

改良额颞角转流术治疗孤立颞角综合征是一种安全有 效 的 手 术 方 式 ,并 发 症 少 ,成 本 低 ,操 作 简 单 ,值 得 临 床 推 荐。但该项技术目前属于单中心研究而且样本量小,随访 时间短,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大样本多中心及长时间随访 验证。

pdf_link
任晓辉
任晓辉 主任医师
北京天坛医院 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