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脂肪肝的几个“误区”
脂肪肝目前已经取代了乙肝,成为我国的第一大肝病。脂肪肝的患病人数众多,但是,很多人对于脂肪肝的认识存在着很多差异及误区。以下归纳一下对于脂肪肝认识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脂肪肝不痛不痒,不用管它
从理论上说,单纯性脂肪肝在去除病因之后,肝脏可以完全恢复正常。但是脂肪肝本身可以发展,一旦发展成为肝硬化,即使积极治疗了,病变的肝脏也不可能恢复正常。因此,我们发现自己得了脂肪肝以后,一定要尽早进行治疗。如果没有及时发现脂肪肝或者体检出来脂肪肝而没有得到重视,任由脂肪肝发展,等到出现肝区疼痛、恶心呕吐时,脂肪肝已经发展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以后可能会引发肝硬化、肝癌,还会引起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
误区二:脂肪肝“无症状”提示“病情轻”
慢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其他肝组织学改变相关性差。B超检查提示肝脂肪浸润者,应及时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明确脂肪肝的病因、疾病阶段,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疾病。由于影响脂肪肝临床表现的因素众多,不能仅根据临床表现来判断肝脂肪变的程度,以及是否并发脂肪性肝炎或肝硬化。实际上,某些脂肪肝发展到肝硬化时仍然没有任何症状,因此,密切监测B超和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相当重要。
误区三:血清转氨酶升高代表有传染性
血清转氨酶升高仅代表患者可能存在肝细胞变性或炎症坏死,不反映肝功能不全,更不提示肝病有传染性。只有病毒性肝炎,其病毒核酸升高的时候才具有传染性,血清转氨酶从来不是传染性的指标。转氨酶升高和传染性没有任何关系。
误区四:有关脂肪肝饮食的误区
极低热卡饮食可以预防脂肪肝:极低热卡饮食即饥饿疗法,不能预防脂肪肝,相反,长期饥饿还有可能加重脂肪肝,对健康造成极大损害。
单节食不运动也可以减肥:单纯节食不能有效减掉脂肪,相反人体若长期缺乏运动,将使组织器官功能下降30%,并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素食会减肥:多进食油腻食物当然会加重脂肪肝,但也不是说只进食素食,而不吃任何脂肪和蛋白质就不会得脂肪肝,事实上,长期素食的和尚也会得脂肪肝,摄入充足的蛋白质,控制脂肪摄入量在25%左右,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脂肪肝。
误区五:只要运动就可以不用吃药
虽然脂肪肝患者要慎用药物,但某些情况下(如肝酶升高),单纯运动是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的,要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保肝降酶药物。对于肥胖型脂肪肝,患者一定要加强体育锻炼,坚持低热量饮食,并摄入少量的优质蛋白质来改良饮食,严重者要接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误区六: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肥胖性脂肪肝抗病毒治疗最为重要
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肥胖性脂肪肝患者的肝脏损害并不是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事实上,在病毒载量正常的情况下,肝酶异常往往是由脂肪肝造成的。此时,再抗病毒也没有用。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因此,积极防治脂肪肝非常重要。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时,为了改善病情,临床上需加强针对性处理,不仅要给予抗病毒治疗,而且还要改善代谢紊乱、指导减重、减轻肝脏损害。由于脂肪肝可能会降低抗病毒药物的疗效,造成低病毒血症,我们必须通过加强对脂肪肝的干预,以提高抗病毒疗效。
误区七:肝酶升高的患者用药干预后,一旦肝酶降下来就可以立即停药
肝酶升高的患者,在药物有效干预之后,肝酶降到正常。此时,不能立即停药,必须再继续巩固治疗三个月。这是因为,脂肪肝的肝酶不容易降下来,即使降下来了,一旦停药也会反弹。此时,需要药物慢慢减量,密切监测,保持肝酶持续正常后方可停药。停药后仍要密切监测。
总之,脂肪肝虽然不痛不痒,症状轻微,但危害不容小觑。很多人对脂肪肝不重视,产生很多认识误区。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脂肪肝,才能做好脂肪肝的防治。
本文是蒋卫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