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儿听力筛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在新生儿出生后自然睡眠或安静状态下进行的客观、快速和无创的检查。那么今天我们就带领宝爸宝妈们一起了解一下关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小知识吧。
1. 听力筛查的目的和意义?
答:听力障碍是新生儿最常见的先天性缺陷,如果得不到及时发现,可能会影响患儿的语言、情感、认知等功能的发育。影响语言能力的唯一相关因素并非是听力的损害程度,而是听力障碍发现及干预的时间。2-3岁是语言发育最重要的时期,严重听力障碍的患儿由于缺乏语言刺激和环境,不能建立正常的语言学习,对个人和家庭甚至社会都带来巨大的压力。
听力筛查对于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先天性听力损失疾病有重要价值,促使患儿及时治疗,使其语言发育免受或少受损害,减少对其他神经精神发育的影响。
2. 宝爸宝妈们需要提前做什么准备?
答:家长们可以在检查前将宝宝的耳道清理干净;更换好尿不湿,以防出现不适感,引起宝宝烦躁;提前喂奶但避免喂得过饱,以防出现打嗝或吐奶等现象,影响检测结果。

3. 新生儿如何完成听力筛查?
答: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耳声发射(OAE)和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ABR)。OAE是一种产生于耳蜗,经听骨链和鼓膜传导释放于外耳道的音频能量,其主要反映的是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情况。其结果容易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因此筛查不通过不代表孩子听力一定有问题。
AABR一般采用短声刺激,从头皮电极上记录由听觉通路传导的电位活动,通过测量波形、幅度和潜伏期分析脑干的功能和听力受损的程度,是一种准确快捷的筛查手段。其结果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小,假阳性率的概率较OAE低。
4. 新生儿如果听力筛查未通过怎么办?
答:新生儿听力单耳或双耳筛查未通过均为异常结果,一般在生后42天门诊需再次完善听力筛查。如果仍未通过,需在生后3个月内进行第一次诊断性检查,检查结果若为疑有听力损伤,则需在生后6个月进行第二次诊断性检查,如果6个月复查还没有通过,就需要带宝宝进一步检查排除先天性疾病。

5. 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1)新生儿哭吵无法配合检查;
2)测试环境过于嘈杂、耳塞不合适或没有塞好;
3)外耳道内有羊水或胎脂等分泌物的堵塞;
4)中耳腔内有积液;
5)存在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所以,根据上面所说的,如果宝宝的听力初筛没有通过,不要过于焦虑担心,定期去医院复查,如果明确听力出现了问题,也可以早诊断早治疗,尽量减少对宝宝的影响。
作者及图文信息
* 主笔:钟洁
* 审稿:胡勇
* 图标来源:来源于网络
参考文献
* 王肃旸,程世红,郭玉芬, 新生儿听力筛查新进展
* 封志纯,新生儿听力筛查

本文是胡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