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十多年,眼底出血怎么办?
糖尿病时间长了,视网膜血管,心脑血管,肾脏血管容易发生病变。视网膜的病变从微小血管病变开始,逐渐侵犯到大血管,出血灶由几个变成几十个,几百个,甚至数不过来,然后新生血管生长并大量出血,患者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
糖尿病视网膜出血的危险因素
全身基础病:合并冠心病,高血压,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超过7,血糖波动过大,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者,更容易合并视网膜出血。
眼部状态:没有近视的糖尿病患者,比有近视甚至高度近视的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病。
性别倾向:男生比女生更容易有严重的病变。

糖尿病十余年,高血压,肾脏功能不全,右眼眼底出血,视力下降明显。

糖尿病十余年,高血压,肾脏功能不全,左眼血管迂曲扩张,视野内微小出血灶多个。患者视力下降不明显。
视网膜出血什么时候治疗,怎么治疗?
早期视网膜出血并不影响视力,患者可能忽视而不就医。是否等到视力下降才治疗呢?根据国际提出的诊断和治疗标准,按照是否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以分为非增殖期和增殖期。非增殖期中有多处眼底出血的病例,必须治疗,防止病变发展为增殖期。

糖尿病20多年,空腹血糖10+,非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力0.8,视网膜平,但是视网膜多处出血。应接受局部激光治疗出血灶,控制病变发展。
研究发现90%的非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可以通过眼底激光联合抗新生血管药物控制。维持甚至改善视力。
如果是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前会有大量新生血管和纤维膜形成,仅不到一半的患者可以经过激光和药物治疗控制病情。如果病情严重影响视力,需要手术。手术的目标在于控制病变,如果黄斑功能可以恢复,视力有部分提高。

33岁男性,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由于反复多次出血,又自己吸收未正规治疗,患者视网膜前行成大量新生血管和增殖膜。几乎失明。该患者可以接受手术,但是视力恢复有限。
如上图,如果病变严重到一定程度,视网膜前大量新生血管和增殖膜,合并全视网膜脱离,术后恢复有限。手术目的在于控制病变导致的最终失明。保护眼球。
本文是吕骄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