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林乐阳
林乐阳 副主任医师
凌源市中心医院 耳鼻喉科

眩晕科普第九期:双侧前庭病

423人已读


图片来源网络


什么是双侧前庭病?

双侧前庭病 (bilateral vestibulopathy, BVP) 由双侧前庭或其传导通路受损所致,以站立或步态不稳为主要特点,在头部运动、黑暗环境和/或地面不平时不稳症状加重,静立、躺卧时无症状。常伴有空间定向障碍和空间记忆困难。

双侧前庭病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即病因不明,约占一半。继发性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最常见的病因是老化、神经耳毒性、双侧梅尼埃病、脑膜炎后遗症、内耳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正常人随着年龄增长前庭毛细胞(用来感受头部运动)逐步减少或衰老,至80岁时,约30%-50%的前庭毛细胞和前庭神经纤维丧失,此时,只要不合并其他影响平衡控制的疾病,这样的损失并不影响日常生活。但若同时发生了视觉或深感觉(比如有糖尿病足)的问题,走路不稳的表现就会十分明显。

图片来源网络


引起神经耳毒性的常见药物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

如何诊断双侧前庭病?

图片来源网络


诊断双侧前庭病需要排除中枢病变,结合病史及多项前庭功能检查的结果,综合分析。常用的检查包括:

(1)头脉冲试验:典型结果是双侧半规管增益下降,伴有扫视波。

(2)冷热试验:表现为双侧反应减弱。

(3)动态视力检查:反映在头动的同时读出正常视力表的能力。

(4)Romberg试验:双脚并拢,站于地面,睁眼时无摇晃,闭眼时摇晃明显;或者闭眼站在海绵垫上摇晃明显

双侧前庭病如何治疗?

图片来源网络


首先要积极寻找病因,如果能及时去除病因或治疗原发病,可以帮助控制疾病进展,若由药物引起,及时停药。

但多数患者确诊较晚,且找不到确切病因,目前主要治疗方式是前庭康复锻炼。多数患者经过8-12周的锻炼,可有较明显的改善,但恢复程度与年龄有关,年龄长恢复较差。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可能有人工前庭植入,来替代缺失的前庭功能,其工作原理类似于人工耳蜗。

由于空间定向和空间记忆较差,双侧前庭病患者应避免游泳、潜水、攀高,不要一个人开车。

居家环境要做好夜间照明,有明显走路不稳表现的,在不平的地面行走时鼓励使用拐杖,以提供额外的本体感觉信息。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林乐阳
林乐阳 副主任医师
凌源市中心医院 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