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绪毅
主任医师
北京天坛医院
神经外科
以案解析:蛛网膜囊肿的处置思考
67人已读
近期北京三博脑科医院院长吴斌教授报告了一例两岁儿童的病例。这名儿童因语言发育迟缓接受CT检查,结果发现右颞部有蛛网膜囊肿,见下【图-1】。在之前医院,儿童接受了囊肿侧脑室分流术。然而,术后三个月的复查CT显示,右侧出现硬膜下积液,中线向左侧偏移,脑室受压,这些情况在手术前并未出现,见下【图2-3】。吴教授提醒,对儿童颅内先天性囊肿的手术治疗应更加谨慎,这一观点我深表赞同。

图-1

图-2

图-3
对于这个病例,我对此手术的医学依据感到疑惑。众所周知,脑脊液在颅内的流动是有一定路径的:从双侧侧脑室经室间孔流向三脑室,再通过导水管流向四脑室,最后从四脑室通过正中孔和侧孔流入椎管和蛛网膜下腔。大多数颅内蛛网膜囊肿位于蛛网膜下腔,将流体从相对低压区域分流到高压的脑室,违背了液体自然流动的原理,这种做法值得商榷。
蛛网膜囊肿分为张力性和非张力性两种,即使是张力性囊肿,置管后也可能与蛛网膜下腔形成通路,由于压力平衡,分流实际上无效。
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我常强调:“良将非好战,良医非好刀。”战争带来伤亡,轻率使用手术刀同样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因此,面对疾病,特别是非危及生命的情况,建议广泛咨询多家医院和医师的意见。
感谢吴教授的病例分享,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之后我将进一步致力于开展疾病科普教育,让公众更好地理解疾病本质和合理的治疗方法。
本文是宗绪毅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