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临床试验/临床研究?
在临床工作中,有的患者,因为病情的原因,孙医生会建议参加临床试验。往往这个时候,患者都会很疑惑,同时心里又会有一些担心:孙大夫,什么是临床试验啊,是不是拿我做试验啊,那我可不去。
其实,临床试验并不是像大家想的那样,拿大家的健康和身体做试验。孙医生在这里向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临床试验,希望大家看完这篇文章,能够正确科学的认识临床试验。文章比较长,在这里先说重点,孙医生如果推荐患者去参加临床试验,往往都是很好的临床研究,大概率是能够从临床试验的治疗中获益的,而且,很多临床研究的治疗、检查,基本是都是免费的,也可以大大减轻治疗期间的经济负担。所以,孙医生都是设身处地的为大家着想,给大家安排最好的治疗,听从孙医生的安排,你不会吃亏。
什么是临床试验?
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主要用于评估新药物、治疗方法或者诊断设备在人体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适用性。临床试验对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新药上市和医疗技术的推广提供依据。临床试验在医院或其他医疗照顾环境下进行,该方法以临床患者为研究对象,常用于评价药物或医疗技术的临床疗效。
这书本化的概念大家可能觉得比较难以理解,那孙医生就结合我们肿瘤临床试验的特点,和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临床试验。
我们现在治疗肿瘤的常见方法,如手术、化疗、靶向治疗等,都是经过了临床试验证明这种治疗方案是有效且安全的,才会应用到临床治疗中。所以,临床试验是去验证一个新的药物、新的治疗办法或者新的检查方法,针对某一疾病,效果好不好,安不安全。如果得到了好的结果,就可以应用到临床工作中,如果效果不理想,或者毒副作用太大,就不能被我们临床治疗采纳。
比如,某个医药公司研究了一款治疗肺癌的新药,在临床前研究效果很理想,现在需要知道这款新药在临床中治疗肺癌的效果究竟好不好,安不安全,那就需要进行临床试验来验证。或者,国外的一款治疗肺癌的药物,在国外已经上市,并且在国外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也很安全,但是想知道这款药对于我们中国人是不是也同样安全有效,在我国上市前也需要进行临床试验。这就好比公司招聘了一个新员工,这个新员工可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这个大学生在学校表现的非常好,既是学生会主席又年年拿奖学金,但是咱们不知道这个大学生工作是不是也一样优秀,所以先得放到一个一般的岗位上试用一段时间,如果表现好再转正放到重要岗位上。或者,这个新员工是从别的公司来的,之前在其他公司工作能力非常突出,但是来到新公司,是不是还会那么突出,会不会水土不服不适应,所以也需要放到一个一般的岗位上试用一段时间。
临床试验的分类
临床前研究
一个新的药物或者新的治疗办法,在进入人体临床试验之前,研究者首先要在实验室和动物实验中进行初步评估。这一阶段称为临床前研究,研究主要关注药物的生物学特性、药理作用、剂量以及毒性等方面。
也就是说,一款治疗肺癌的新药,在进入人体临床试验前,首先要经过大量的动物试验,比如,会先在体外培养肿瘤细胞,然后用药证明对肿瘤有效,然后可能会在试验动物体内种植肿瘤,然后给动物用药试试有没有效,抽血化验下动物的指标有没有问题,这个药安不安全,在得到了药物初步有效和安全的数据,才会被允许进入到人体临床试验。 或者,现在外科医生研究了一种全新的手术方法,那么也需要先在动物身上做手术,再证实了这个新的手术方法是安全而且有效的前提条件下,才会被允许进入到人体临床试验。
这就好比公司从大学招聘新员工,我们只要在学校里成绩好又懂事的,那种成绩差又调皮捣蛋的可不要。
临床试验按阶段一般分为I、II、III和IV期临床试验。根据试验方法也可以分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观察性研究、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等。
I期临床试验
第一阶段试验通常在少数(20-100名)志愿者中进行,主要目的是评估药物的安全性、药代动力学(如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以及药效动力学。这一阶段试验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和潜在副作用。
比如说,现在有一款新研发的治疗肺癌的口服药,从理论上来说,药物的剂量越大,效果就越好,但同样,剂量越大,副作用也会越大。所以,现在需要去寻找一个既能有效治疗肺癌,又很安全的剂量。这个时候,就需要进行I期临床试验,也叫作剂量爬坡试验。通常,试验剂量会从一个最安全的最低剂量开始,比如说先吃一片,看看效果咋样,安不安全。如果吃一片有效果,安全性也很好,那么就增加到两片,看看效果和安全性。如果增加到两片之后发现效果更好也安全,那么就增加到三片。。。依次逐级增加剂量去观察有效性和安全性。当这个剂量增加到5片的时候,我们发现5片和4片的效果差不多,但是5片的副作用更大,或者虽然5片效果更好,但是5片的副作用太大,不够安全,那么就确定了4片就是一个最好的治疗剂量。
一般来说,I期临床试验的参与者,多数是经过了多种方法治疗后,没有什么更好治疗办法的晚期肿瘤患者,与其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不如去选择新药试一试。
ll期临床试验
第二阶段试验通常在较大的患者群体(100-300名)中进行,主要目的是评估药物的有效性和进一步确定安全剂量。
在这个阶段,研究者会对照安慰剂或标准治疗方法,观察药物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疗效。
在第一个试验阶段,也就是I期临床试验已经验证了这款新药有效性和安全剂量了,但是I期临床试验参与的人数比较少,那么这个药是不是在更多的人群中也是安全有效的,就需要进入第二阶段试验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一般来说II期临床试验的参与者,多数是经过了一线或二线治疗后进展的,虽然也有别的治疗方法,但可能现有方法效果不是很理想,而恰好有一款新药在经过I期临床试验后证明效果还不错,所以可以参加II期临床试验试一试。
III期临床试验
第三阶段试验在更大的患者群体(几百上千名或更多)中进行,主要目的是对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更加严格的评估。
现在这款新药经过I期临床试验和II期临床试验已经证实治疗肺癌安全有效了,那么我们想知道把这款药放在更前线的治疗,比如针对没有经过任何治疗的患者是否也有效,或者我们想知道更详细的一些数据,比如针对男性患者效果如何,女性效果如何?这就需要在更多的患者群体中开展III期临床试验。这个阶段的试验通常是双盲、随机对照试验,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那么什么是随机对照双盲呢?
比如,免疫治疗刚刚进入国内的时候,虽然在欧美等国已经验证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但是免疫治疗对于我们东亚人群,特别是我们中国人是不是也一样安全有效呢,就需要开展III期临床试验。
在免疫治疗出现之前,针对晚期肺癌,我们主要和标准的治疗方案就是化疗。所以,如何去验证免疫+化疗的效果更好,还是单纯化疗更好呢,这就需要进行对照研究。比如一共入组了1000名分期相同、病理类型相同等大致情况相似的患者,我们可以分为A、B两组,每组各500人,A组是试验组,接受免疫+化疗的治疗,B组是对照组,接受标准的化疗治疗。从研究设计上,大家就可以看出,B组接受的目前的标准治疗方案,而A组这是在标准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所以,这1000名患者,不管被分到A组还是B组,都能接受到目前最标准的治疗方案以确保疗效。而将这1000名患者分为A、B两组进行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就是对照。
但是这里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要进行科学的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情况就需要基本一样,才是科学的。不然,一组的患者都是身体倍棒的年轻患者,一组都是糖尿病高血压各种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得出的结果就不科学了。那如何保证两组患者基本情况一致呢,这就需要随机了。比如说,1000名患者,我们可以根据入组的顺序进行随机分组,1号患者进入A组,2号患者进入B组,3号患者进入A组,4号患者进入B组。。。这样,将100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就能在最大概率上保证两组患者基本情况一致,不会有大的偏差,也能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有人会问,孙大夫,我就想去试验组,或者对照组,行不行。对于随机研究来说,不可以。临床试验是一个很严谨的事情,也是一个全国性甚至全世界的试验,只有保证其随机性结果才能更准确,才能验证一个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才能保证这款药物尽快上市治疗更多的患者,所以,去哪个组不是医生能说的算的。
第三个问题,什么是双盲?A组的患者接受了免疫+化疗的治疗,B组只有化疗,这个时候B组的患者可能心里就会想,我们没有接受到最新药物的治疗,是不是效果就不如A组啊,或者A组患者会想,我多了一种免疫治疗,会不会增加副作用啊。这种心理的暗示也有可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所以为了消除这种心理影响,就需要双盲。双盲,其实就是测试者和试验者均不知道自己用的是哪组的方案,试验中,A组用的是免疫+化疗,那么我们就把B组设定为安慰剂+化疗,安慰剂是一种无毒无害也没有效果的东西,外观上和试验药物一模一样,这样,就能保证两组患者接受了外观上一模一样的治疗,从而消除这种心理上的影响,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如果药物在第三阶段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者可以向监管机构申请批准上市,应用于广大的患者了。
要不要参加临床试验?
要在了解了这么多关于临床试验的知识后,那么回到这个最重要的问题,到底要不要参加临床试验。
其实,在我们工作中,最多就的还是III期临床试验,而III期临床试验的药物都是经过了I期和II期临床试验验证过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而且,像前面说到的,不管是在试验组还是对照组,都能够接受到目前最标准的治疗方案,也就是说,治疗的效果是可以得到保证的。如果随机到试验组,能接受到最新的治疗,有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随机到对照组,也是接受了目前标准的治疗,这笔账怎么算其实都不亏。何况,参加临床试验治疗、检查都免费,这么好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再和大家举个例子,免疫治疗在国内市场上市之前,因为在国外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所以那个时候,也有一部分患者去国外或者香港购买免疫药物用。后来,免疫治疗上市前在国内各大医院开展了临床试验,因为大家已经了解认识了这个药,也知道免疫治疗效果很好,但是因为一方面那个时候国内买不到免疫药,一方面当时免疫药物价格非常昂贵,普通百姓买不起,所以那个时候有符合条件的患者我们临床医生都争抢着推荐入组,因为疗效又好有免费,是真正能给患者带来实惠的。所以,如果孙医生推荐你入组,那肯定是为了你着想。
不过,临床试验对于入组人群有着很严格的要求,要符合试验的条件才有资格进入,不符合条件的孙医生也没有办法。
科普文章都是孙医生用个人休息时间亲自创作,为帮助更多的肿瘤患者,全部免费阅读。创作不易,欢迎您点赞、转发、打赏。大家如果有关于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等胸外科肿瘤疾病的问题,欢迎给孙医生留言,有需要的朋友也欢迎大家来医院找孙医生面对面交流。找孙医生面诊看下文↓。
点击查看文章:【诊前必看】如何找孙医生面诊

本文是孙少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