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李朱斌 三甲
李朱斌 主治医师
陕西省肿瘤医院 微创介入科

乳腺癌微浸润如何分期

289人已读

关于「微浸润」的定义给临床决策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尤其是导管原位癌伴有微浸润(DCIS-MI)的 T 分期及临床决策问题。

如何定义导管原位癌伴有微浸润(DCIS-MI)?

2017 年第 8 版 AJCC 癌症分期手册更新关于微小浸润癌的定义明确:微小浸润癌均 ≤ 1.0 mm(pT1mi),将最大径 1.0~1.5 mm 的浸润癌应记录为 2.0 mm(pT1a),避免被归为微小浸润癌(microinvasive carcinomas)导致肿瘤分期低估。

那么乳腺癌微浸润的定义就是乳腺癌细胞突破基底膜进入邻近组织,同时最大直径不超过 1 mm,如多灶微浸润时,应估计微浸润病灶数量,并给出其直径范围(包括最大病灶直径)。不应使用各病灶直径总和为判断指标。

如何解读 T 分期?

全面了解 T 分期对临床决策至关重要,可以说 T 分期及免疫组化决定了后续的治疗方案。

第 8 版 AJCC 癌症分期手册证实最大侵袭性肿瘤病灶能够用于评估肿瘤的体积,建议仍以间质内的浸润性癌作为肿瘤大小和分期依据。意思也就是 读 T 分期时只读浸润灶的部分,导管原位癌那部份不应计算在体积内

所以上面病例的 T 分期是 T1,尽管最大肿瘤直径是 4 cm 也不能归为 T2, 尽管浸润的最大径小于 1 mm 也不能归为原位癌。

关于局部治疗

对于 DCIS-MI 手术方式的选择目前暂缺大规模的前瞻性临床试验。

Rosner 和 Solin 对 DCIS-MI 病人分别进行了乳腺全切除和保乳手术,二者的总存活率无明显差异。因此可以根据具体病人情况分析其生物学特性,选择保乳手术加辅助放疗,而乳房全切除也是可行的选择。

多数学者赞成前哨淋巴结活检是有益的,认为前哨淋巴结活检可以有效评价 DCIS-MI 的病人腋窝微转移情况。

关于全身治疗

准确的微小浸润癌病理学诊断对于选择治疗方案是至关重要的,不合并微小浸润癌的 DCIS 病例,在行乳房切除术后不需要化疗和放疗,手术时也无需切除腋下淋巴结,而 DCIS-MI 虽然浸润的最大径小于 1 mm,但已不是原位癌。其全身治疗需要参考 N stage 决定。

NSABP B-24 试验告诉我们他莫昔芬对于 ER 阳性的 DCIS 女性病人是有益的,这与浸润性导管癌(IDC)结论是一致的。因此针对 ER(+)的 DCIS-MI 病人,术后选择他莫昔芬是合理的,但辅助化疗的选择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 。

是否可对复发低危险度的病人参照 DCIS 处理,而对复发中、高危险度病人参照 IDC 处理,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

笔者观点:基于对各大指南只对高危 T1a 及以上才选择术后辅助化疗,所以认为 T1mi(微小浸润的最大径小于 ≤ 1 mm)不应行辅助化疗。

结语:(过度治疗不可取,大多是因为没学透)

DCIS-MI 是介于 DCIS 和 IDC 之间的乳腺癌,准确的病理诊断是治疗的关键。

DCIS-MI 应通过病理确定突破基底膜进入邻近组织的癌细胞直径,如果直径>1 mm 时,则属于 IDC,应按照相应分期处理。

李朱斌
李朱斌 主治医师
陕西省肿瘤医院 微创介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