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反应蛋白(CRP)检查的临床意义
感染性疾病指的是机体在遭遇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后,引起的一系列生理病理过程。感染可能会引起炎症,当医生怀疑人体存在感染性炎症时,一般会检查感染性炎症指标。

C-反应蛋白(CRP)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各个医院均可检测。其分布广泛,存在于血液、胸腔积液、腹水、心包液、关节液中,不能通过胎盘。正常人血清CRP含量<5mg/L。

CRP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之一,是一个敏感的炎症指标。当机体受到微生物入侵或组织损伤等炎症性刺激时肝细胞合成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含量极微量,在急性创伤和感染时其血浓度急剧升高。常于疾病初发的6-8h开始升高,24-48h达到高峰,升高幅度与感染或炎症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正是由于存在这种相关性,临床医生在应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时,通常会监测CRP的动态变化,相对其他临床症状而言,CRP能够及时发出警报和治疗效果的判定。

临床意义:
1. 细菌感染时,血清CRP可呈中等至较高程度升高,革兰阴性感染可发生最高水平的CRP,有时高达500mg/L;革兰阳性菌感染和寄生虫感染,通常引起中等程度的反应,典型的在100mg/L左右。
2. 病毒感染时,CRP测定值多没有明显增高(除了一些严重侵袭导致组织损伤的病毒如腺病毒、疱疹病毒等),通常不超过50mg/L,极少超过100mg/L。
3. 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CRP水平的变化可辅助判断疗效。CRP下降至正常可作为停药的指标之一。英国胸科协会制定的指南推荐[1],监测CRP水平是评价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治疗成败的有用指标。CRP≤100mg/L具有与CURB-65和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类似的阴性预测效果,提示无需有创呼吸支持和(或)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因此,CRP水平低的CAP患者在门诊治疗是比较安全的。
4. 除了感染性疾病外,CRP在许多非感染性疾病(如外伤、手术、心肌梗死、恶性肿瘤,特别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时也可显著升高。

血常规中指标和CRP综合判定患者为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