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癌性肠梗阻-补液治疗
癌性肠梗阻(malignant bowel obstruction,MBO)是指原发性或转移性恶性肿瘤造成的本身及其抗肿瘤治疗引起的肠梗阻。广义的概念包括恶性肿瘤占位直接引起的机械性肠梗阻和肿瘤相关功能性肠梗阻两种。癌性肠梗阻又分为不完全性肠梗阻和完全性肠梗阻。癌性肠梗阻(MBO)诊断标准:①有肠梗阻临床证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证据);②Treitz韧带以下的肠梗阻;③原发肿瘤累及腹膜、腹膜转移;④难以治愈。
1.治疗原则
MBO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内镜下支架治疗、药物治疗、胃造瘘术等。如出现肠梗阻引起肠穿孔、肠扭转、肠缺血性坏死,即使是姑息性手术,也应积极进行外科治疗。多数肿瘤晚期患者的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手术。弥漫性腹膜转移、多段肠梗阻、大量腹水、既往腹部曾接受过放疗等因素限制了外科手术的实施。无法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宜遵循姑息治疗的原则,根据患者肿瘤的负荷、病理类型、患者心理生理健康评估、疾病的阶段等,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就MBO的治疗目标来说,改善生活质量是第一位的,延长生存期是第二位的。
2. 补液治疗
MBO患者体液代谢特点是有效循环不足、无效循环增多,重要生命器官灌注不足,第三间隙液体增多。因此,MBO患者的液体管理策略是补液与脱水并行。
2.1补液
补液适用于存在脱水症状的MBO患者。MBO患者的口干、口渴症状有时可能与静脉 或口服补液量无关。口腔护理和反复吸吮冰块、液体、或涂唇膏等措施,可能减轻口干、口渴症状。
补液的途径有口服、静脉或皮下输液(hypodermoclysis,HDC)。静脉补液方法长期应用给患者带来不适和不便,相对而言,HDC具有方便、安全、有效和费用相对低廉的优点,可以在家中使用,是无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可靠选择,输液量可达到1000~1500ml,可选择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盐水。
补液量:必须注意权衡补液疗效和补液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但是补液的作用有较多争议。研究显示每日肠外补液量超过1 L者,可显著减轻恶心症状和困倦[1]。小剂量静脉液体治疗可避免大量水化相关症状,改善自我感觉和生活质量[2]。有学者认为即使是小剂量的水化也可能增加消化液分泌,加重肠梗阻、导致恶心、增加呕吐频次[3]。一般建议每日补液量1000~1500ml/日。
补液成分:5%葡萄糖溶液、0.9%氯化钠溶液均为常用补液制剂。高张溶液提高血浆渗透压、促进利尿、并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可以选择性使用高张液体抑制体液潴留的恶性循环。
2.2利尿:
与补液相比,脱水在MBO的价值更大。各种原因导致的组织水肿可加重MBO,是肠道和其他器官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MBO患者常合并过量输液和组织水肿,脱水应该成为一项基本治疗。有研究提示在提高胶体渗透压的前提下利尿,联合使用白蛋白(10~20g)和呋塞米(20~80mg)或其他利尿药,分别于白蛋白使用前后静脉注射利尿剂[4],保持尿量1000ml/d为宜。
本文是韩明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