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癌共舞:综合治疗显著延长晚期肝癌患者生存时间
肝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肝癌在全球癌症死亡率中排名第四。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晚期肝癌,由于其诊断往往在疾病晚期,传统的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往往效果有限,患者平均中位生存时间不足3个月。幸运的是,随着近年来医学技术的进步,肝癌综合治疗策略使得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有了显著改善。
介入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是当前晚期肝癌综合治疗中最为关键的三大支柱。介入治疗,如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经肝动脉化疗灌注(HAIC),能够直接破坏肿瘤细胞,减少肿瘤负担。靶向治疗通过抑制肿瘤生长相关的信号通路,阻止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而近年来兴起的免疫治疗,尤其是PD-1/PD-L1抑制剂的应用,更是开辟了晚期肝癌治疗的新天地,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本期病例分享是一位诊断即晚期的肝癌患者,该患者通过肝癌综合治疗策略,获得长期带瘤生存。
病例介绍
患者老年男性,因“右上腹疼痛3周”来院就诊。患者在三周前开始出现右上腹部的钝痛,这种疼痛是阵发性的,但并未有黄疸或其他明显的消化系统症状。除此之外,患者既往健康状况良好,有20多年乙肝病史,不规律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
刘先生的查血结果显示多项指标异常:

腹部增强CT:检查发现肝脏右叶有不规则的稍低密度结节和肿块,大小约为7.5×5.5 cm,突出于肝轮廓。门静脉的右支及左支近端内出现了低密度充盈缺损,并有不均匀的强化现象,这些都可能是肝癌侵犯到门静脉的迹象。门静脉主干、右支及其分支、门静脉左支近端内见低密度充盈缺损、并见不均匀强化。诊断,右肝癌伴门静脉主干、左右支癌栓形成,以右支为著。

临床诊断
1.原发性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形成(BCLC C期,CNLC IIIa期),门静脉癌栓分型(VP4型;程氏III型)
2.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3.肝硬化,
4.脾大、门脉高压伴侧枝循环开放
诊疗经过

患者初始接受抗病毒治疗+TACE联合靶向治疗(仑伐替尼),经过3次TACE治疗,碘油在右后叶肿瘤明显沉积,但肝右前叶及左叶出现肝内转移病灶,评估为肿瘤进展。
在评估患者状态后,在原方案基础上加入抗PD-1免疫治疗(卡瑞丽珠单抗)。经过6个月治疗除右后叶肿瘤外,其余肝内转移病灶均消失,病情显著控制。
2023年3月复查,发现肠系膜上静脉癌栓形成,考虑靶向治疗耐药可能,遂更换二线药物瑞戈非尼,并于2023年6月行TACE治疗。2023年7月复查,右后叶病灶位置碘油沉积明显,肿瘤进一步缩小,肠系膜上静脉癌栓消失。患者维持该治疗方案至今,病情未出现明显
小结
该患者被诊断为肝细胞癌时,已经出现了门静脉主干癌栓,病情已进入晚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王文涛教授团队,基于对晚期肝癌丰富的治疗经验,采取局部TACE联合靶向免疫的肝癌综合治疗,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策略,给患者带来了希望的曙光,获得长期生存。
作者:杨屹,邱逸闻,王文涛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本文是邱逸闻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