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抽动症
抽动障碍( tic disorders , TD )是一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以不随意的突发、快速、重复、非节律性、刻板单一或多部位肌肉运动和(或)发声抽动为特点的一种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反复出现的异常行为动作使患儿缺乏自尊,导致患儿学习和环境适应困难,严重影响患儿及家庭的生活质量。约5%~20%的学龄儿童曾有短暂性抽动障碍病史,起病年龄多见于3~8岁,男孩多见。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发病是遗传、感染、生物、免疫、心理和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所致,中枢神经递质失衡,纹状体多巴胺活动过度或突触后多巴胺受体超敏感为其发病机制的关键环节。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反复的眨眼、皱眉、吸鼻、咧嘴、清嗓子、晃头、耸肩、甩手、鼓肚子等。根据发病年龄、临床表现、病程长短和是否伴有发声抽动分为3种类型:短暂性抽动障碍( transient tic disorder );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 chronic motor or vocal tic disorder );发声和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现称 Tourette 综合征( com - bined vocal and multiple motor tics or Tourette syndrome ,TS)。抽动障碍的治疗原则是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并重,同时要注重饮食调整与环境治疗。对于短暂性抽动障碍应以支持、教育和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主要用于Tourette 综合征患儿,常用药包括氟哌啶醇、硫必利、派迷清、阿立哌唑、可乐定等。除药物和心理治疗外,还应注意妥善安排日常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紧张疲劳,适当参加一定的体育和文娱活动,使其尽量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之中。食物添加剂等可促使这类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包括活动过度和学习困难。含咖啡因的饮料可加重抽动症状。为此,对这些儿童的食物应避免应用食物添加剂、色素、咖啡因和水杨酸等。抽动障碍大多数可缓解,预后良好。少数症状迁延,但积极治疗,对学习生活影响不大。
本文是杜开先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