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后的痔疮

产后的痔疮,就像妊娠纹一样

产后痔疮,怎一个疼字了得

办法还是比困难多

既方便又有效的专用产后痔疮膏
一旦生命来到了这个世界,痔疮以附属品的形式随年轻的妈妈而至,可谓是如影随形,这绝对不是一个笑话,尤其是新店(初产妇)开张大酬宾,那一定是买一送一。
文献报道产妇痔疮的发病率竟高达 76%,初产妇更高,几乎是生一个送一生。
这是为什么呢
早在《外科启玄》中就有“痔曰肠风是也,妇因难产久坐或行经时气怒、受冷、受湿,余血渗入肛内而生”的记载,《医宗金鉴》有“又有产后用力太过而生痔者”,妇女妊娠分娩导致气血大虚,加之感受外邪,都将引发痔的形成。
现代医学认为:
不管是自然分娩还是剖宫产,产妇均可能发生产后痔疮,原因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① 孕期便秘:女性在妊娠期受雌激素、孕激素的影响,肛周平滑肌张力下降。随着孕期的变化,子宫逐渐增大,压迫肠道,同时孕妇饮食习惯发生改变,有些孕妇饮食过于精细,运动量减少,导致胃肠道蠕动减慢, 使粪便在肠道内过长时间存留,大便干燥而造成便秘,从而导致痔疮。
② 孕期高凝状态: 孕妇在妊娠期间,血容量增加,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肛周静脉易发生栓塞,使肛垫组织缺氧,导致痔疮。
③ 静脉受压曲张: 妇女在妊娠期间,下腔静脉及门静脉受到压迫, 导致静脉压力增加,会阻止直肠痔静脉丛的回流,同时毛细淋巴管也受压,使淋巴回流受阻导致了痔。而在阴道分娩第二产程时, 产妇屏气用力,腹压增高,直肠及肛管长时间受压, 加剧了直肠静脉回流阻碍,导致肛周静脉充血膨大,肛垫血管血液量加大,最终导致痔疮水肿。
④ 肛垫下移: 患者产程中,肛管、直肠末端受到压迫,下移肛门内外括约肌,肛垫中的纤维间隔渐渐松弛,并向远侧移位。
⑤ 组织结构破坏:分娩时由于胎头的压迫,使正常支持结构损坏,同时分娩时会阴的损伤撕裂等会导致局部疼痛,孕妇常常害怕排便,从而导致痔疮。
有什么表现和后果呢
主要表现为肛周坠胀感、水肿、疼痛甚至便血等症状,给产妇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适。
多数产妇产后不愿活动,排尿排便困难, 影响产后正常子宫收缩,使产后出血危险增加,也会影响产妇产后休息睡眠,降低产妇的生活质量,进而引发产后抑郁,影响新生儿的喂养。
产后痔疮如不及时处理,极易合并痔嵌顿等产科急症。
怎么办
由于产后痔疮的特殊性,非药物、非手术的物理康复治疗越来越受重视,
治疗目标:产后痔疮治疗的关键在于快速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疼痛、水肿等症状,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
向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 红外线联合硫酸镁治疗 红外线是电磁波的一种,照射局部组织可产生热效应,加速血液循环,改善血管的通透性, 使痔疮处水分加速吸收,从而回缩痔。同时增强细胞的吞噬功能及新陈代谢,缓解炎症, 减少感染。红外线还可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松弛肌肉、肌腱及韧带组织, 减少局部五羟色胺的含量, 达到减少疼痛、消除肿胀的效果。硫酸镁是一种钙离子拮抗剂,浸入纱布中的硫酸根离子及镁离子可产生浓度差,完全吸收组织内水分,缩小痔疮。镁离子还可以抑制患者神经递质传递,使平滑肌舒张,促进血液微循环,快速吸收炎性渗出物,从而缓解疼痛、消除肿胀 。 采用输液式湿敷治疗产后痔疮,使无纺棉布处于持续湿敷状态, 湿敷时间 20 min,2 次 /d,共3d,发现痔疮水肿程度和疼痛程度低于传统的硫酸镁湿敷,患者满意度也较高。
2. 电刺激 使脑内的内源性吗啡多肽能神经元得到激活, 释放内源性吗啡样多肽, 达到镇痛作用。同时加速血液循环及炎性介质的吸收, 促进伤口修复,从而缓解痔疮引起的临床症状。使用时将电极贴片贴于相应穴位, 穴取承山、长强、白环俞、双侧次髎穴等, 电刺激频率调至患者可以耐受的最大程度, 每次 20 ~ 30 min 。
3. 雷火灸 雷火灸是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 将艾绒与中药合制,通常具有活血通络的作用。根据产妇的特殊生理结构,在产后痔核刚形成时,施雷火灸灸肛周及附近组织,随着温度的升高及温热效应的作用, 药力可渗透至皮下和肌层, 改 变 了 局 部 的 微 循 环, 可起到止痛、消肿的作用。置灸的部位: 灸疗部位为肛门及肛周,取阿是穴、关元 。也有取配穴,取神阙、长强和承山穴或者长强穴,在隔热容器上放置点燃的艾柱,在与肛门约20cm的距离进行治疗,通常每天治疗1次,1次约20~25min。此过程中需时刻关注,避免皮肤烫伤。
4. 会阴冷敷 会阴冷敷是指通过低温物理刺激皮肤、黏膜的感受器,收缩小血管,减少局部血流量,降低血流速度,可使炎症介质的释放受到抑制,局部代谢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弱,炎性渗出减少。同时使痛觉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减慢,痛域提高,达到消肿、止痛等功效。使用一次性 T 型痔疮冷疗器,于患处敷0~ 4℃冰垫,5 min /次,每日3次。或将冰块均匀分布放入产妇纸尿裤,制成会阴冷敷垫,相比于高浓度乙醇湿敷,疼痛缓解情况、产妇舒适度均更好 。
5. 其他治疗
1)高浓度乙醇湿敷 高浓度乙醇湿敷可扩张局部血管, 消除水肿。且乙醇易挥发, 挥发时可带走机体的热量,使局部皮肤温度降低而起到冷敷作用,降低神经末梢敏感性起到减轻疼痛作用。将浸有 95% 乙醇的纱布覆盖于产妇肛门外痔处,4 次/d,共4d,发现其与50%硫酸镁湿敷治疗产后痔疮的效果相当。但是如果患者有会阴及肛周创面, 则不宜使用乙醇湿敷。
2)光子照射 光子可进入人体皮下组织3~5cm,产生以酶促反应为主的光化学效应, 能调节细胞的能量代谢,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使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得到增强,促进消炎及提高免疫力,还有镇痛作用。
3)手法回纳治疗产后痔疮肿痛消退速度快 ,明显提高患者舒适度,特别对于直径为 2.5~4.5 cm 的痔疮,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不还纳。
特别推荐二款中医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源远流长,在古代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诊疗技术 。
敷药疗法又称外敷法,是将药物膏剂或散剂直接敷于患处,通过直接接触病变组织局部,可以快速发挥药力作用,具有清热燥湿、活血止痛、化瘀消肿等作用。
1)苦柏汤(黄柏20g、苦参30g、芒硝5g、马齿苋20g、升麻6g、五倍子15g)的纱布外敷患处。
2) 桃红四物汤加味(红花20g、桃仁20g、血竭20g、五倍子20g、当归20g、生地20g、川芎15g、苦参15g、地榆15g)的纱布外敷 。
中医外治法讲究“由外而治”,其治疗产后痔疮疗效确切、方法简单、并发症少。
中医外治法可有效缓解产后痔疮患者的急性症状,有利于产妇产后恢复及哺乳。
浙江省中医院肛肠科根据中医外治的原理正在研制一款痔疮膏,尤其适合孕产妇急性痔疮发作,初步临床研究发现该痔疮膏用法简单,疗效确切。
期待早日投入市场,为孕产妇带来福音。
本文是林国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