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大威猛与胆小如鼠
高大威猛与胆小如鼠
“我(他)怎么会害怕呢?”“这点小事怎么会怕?”
不止一位紧张、害怕甚至惊恐发作的患者或者家属会发出这样的疑问。眼前的患者,高大威猛,用一个词:很Man,应该是很贴切。但是,他怎么和怕(障碍)沾上边了呢?
记得我们大学毕业进入医院工作,那时候还没有规定需要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方可独立上班。从医学院校毕业穿上白大衣就是医生了。可能会分配到病房,也可能分配到门急诊,看各个医院的医疗资源情况了。急诊要翻班,基本都是年轻的医生,老师带一两个月熟悉流程,很快就进入值班队伍开始独立值班。有一半夜,来了一位年轻男性,高烧,对症处理:安乃近针肌肉注射。一针下去,扑通一声,患者就从注射的高凳子上倒地了,小医生的我,手忙脚乱,大脑迅速翻江倒海,晕厥的原因:心、脑疾病?过敏反应?-----怎么处理?患者躺在地上,一会苏醒了。一旁的护士说,没事的,晕针了。躺平休息须臾,做了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患者脸色转红润。
后来发现,在检验科采血的窗口,也经常出现晕血的高大威猛男士。
现在我门诊接诊的惊恐发作的患者,他们很多外表看上去很高大,但是却被诊断为惊恐发作(障碍),家属和患者对罹患此类疾病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他会惊恐呢,甚至不能独立坐车、不能去超市、不能参加宴会、不能一个人在家?如同一个小娃娃,随时都可能有呼吸困难、胸闷心慌、濒临死亡的感觉?
我们的社会,对于男性的要求,比较单一,需要勇敢、威猛、果断等,所以成长过程中,他们不能露怯、不能逃避、不能倾诉。从小开始,碰到问题,得自己扛,因为你是男子汉,但是他们内心的成长和身体的发育是不成比例的,尤其是对于长得高大的男性来说,理所当然的需要更多的担当,往往忽略了他们的心理建设,以为人高马大势必就是健康胆大。每一个人的心理成长都离不开先天的基因和后天的栽培,尤其是后天心理的重塑,可能更需要打磨。遇到心理问题的时候,及时倾诉、化解,而不是滚雪球一样,症状越来越多,导致焦虑、惊恐。
举二个临床例子:
患者一,男性,28岁,因“反复胸闷、心慌、呼吸困难数月”多次去医院急诊,血生化、心肺脑等相关检查,仅发现窦性心动过速,看心内科后给予倍他乐克,效果不满意,症状仍反复发作,伴有濒死感,后来到我门诊,想中医调理,患者表情痛苦,恐惧感,如同惊弓之鸟。追问病史,患者在发病前,拇指外伤共2次手术治疗,第一次手术失败,第二次手术中,患者内心非常恐惧,浮想联翩,又不好意思讲,内心明明知道这是一个小手术,但是他非常害怕手术以及手术后如果还不好怎么办,会不会感染,会不会截掉拇指等等,他的心思从未表述出来。虽然第二次手术后,拇指恢复很好,但是惊恐的症状反复发作,无所适从。在和患者分析诊断、病因、预后等后,健康教育结合呼吸疗法、家庭治疗、运动疗法以及中药调理,患者很快康复。
患者二,男性,30岁,开摩的,一次载客中突感背部不适,呼吸困难,他推断是后面的乘客要加害于他,扭到派出所,没有发现害他的动机、证据,不了了之;第二次又有这个感觉时候,他自己也认识到,乘客无缘无故为什么要害他一个摩的司机,估摸着应该是自己身体出问题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问到他的家庭、健康状况、生活、工作等因素时,他说到,母亲有精神分裂症病史,他小时候多次目睹母亲发病的过程,他一直有害怕,会不会自己也有精神分裂,会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孩子。这次他背部不适,胸闷、心慌,推断乘客害他。某精神卫生中心,排除了精神分裂症,考虑是惊恐障碍。给患者科普了精神分裂症、焦虑症、惊恐障碍等疾病的知识,患者释然了,之后他推荐朋友来我处就诊,我随访了他的情况,他现在状态很好。
一句广告语:男人更需要关怀。心理疾患,不会因为男性的高大威猛而远离他。有些大男人,他们的心思更加缜密,会有胆小怯弱,也会罹患心理疾患。每一例心理疾患,尽力查找、分析原因,早诊断、早治疗,规范的诊疗,能够早日康复。
嘉定区中医医院 脑病科主任 苏红梅
suhongmeishanghai@126.com
2022年3月19日
本文是苏红梅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