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泌尿系结石一文说清楚
1.流行病学:
泌尿系结石是一种全球性疾病,也是我国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泌尿系结石患病率为6.5%,部分南方地区高达10%。泌尿系结石是一种终生性疾病,其5年复发率达50%,10年达90%。
2.病因学:
(1)个人习惯: 气候炎热,易出汗,尿液浓缩就容易发生肾结石。爱出汗但喝水少,这样会使尿酸结晶和胶体沉积在一起,可逐渐扩大聚集成结石。憋尿可能会使膀胱内的细菌大量繁殖,进而引起膀胱炎,若治疗不及时,细菌会沿着输尿管上行,引起输尿管炎和肾盂肾炎等尿路感染,进而可能诱发尿路结石。
(2)代谢因素:如高钙尿症、高草酸尿症、高尿酸尿症等。
(3)局部解剖因素:尿路畸形、尿路梗阻、感染和异物等。
(4)药物相关因素:如氨苯蝶啶、头孢曲松钠等药物引起的结石。
3.临床表现与诊断:
肾结石与输尿管结石常有如下表现:
(1)疼痛
结石没有形成梗阻时,无症状或者疼痛较轻。结石活动或引起输尿管梗阻时,出现一侧腰部或者下腹部绞痛,疼痛可向会阴部放射。
(2)血尿
结石直接损伤肾和输尿管的黏膜,常在剧痛后出现血尿,即尿液呈粉红色或红色,可有血丝或血块。
(3)恶心或呕吐
结石急性梗阻致肾内压力骤增时,或者肾积水导致肾功能不全时,会引起胃肠道不适。
(4)感染症状
结石伴感染时,可出现尿频、尿急、排尿终末疼痛、高热、寒战等症状。
诊断尿路结石还需要以下检查:
常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分析和尿液分析。超声波检查:首选用于儿童和孕妇。非增强CT扫描:准确率高于超声波检查。
4.非手术治疗:
(1)保守治疗:a饮食调整:减少钙、草酸和嘌呤的摄入,增加液体摄入,保持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b药物干预:对高尿钙患者,限制钠盐摄入,使用噻嗪类利尿剂。保证每日钙摄入量约1000mg,避免高草酸食物。c体重管理:保持BMI < 25 kg/m²,适量运动。
(2)药物排石治疗: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用于促进远端输尿管结石的排出。研究表明,α受体阻滞剂对结石直径>5mm的患者效果显著。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用于缓解肾绞痛,效果优于阿片类药物。
(3)药物溶石治疗:碱化尿液:主要针对尿酸结石,通过口服碳酸氢钠或枸橼酸盐溶解结石,效果有限。
5.手术治疗
(1)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用体外产生的冲击波聚焦于体内结石,通过多次冲击使结石破碎,随后通过自然排石或辅助措施排出体外。影响疗效的因素包括:a结石成分:尿酸和磷酸镁铵结石密度低,较易击碎;而胱氨酸和一水草酸钙结石密度高,难以击碎。b结石大小和位置:肾盂内结石或肾上、中盏结石ESWL效果较好,下盏结石效果较差。多发结石治疗效果不佳。c患者因素:肥胖、马蹄肾、异位肾、重度肾积水等解剖异常会极大影响ESWL疗效。
(2)输尿管镜碎石术(URS):对于输尿管中下段的结石,可以采用输尿管硬镜激光碎石术,而对于输尿管上段或肾内的结石(<2cm)可以采取输尿管软镜激光碎石术。输尿管镜技术由尿道进入,没有伤口。术后无结石残留率高于冲击波碎石,手术具有一定的输尿管损伤、感染等风险。

URS示意图
(3)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该手术适合处理大负荷的肾结石(≥2cm)或者某些特殊类型的肾结石(鹿角型结石、肾盏憩室结石等),该技术利用超声等方式从腰背部皮肤建立造瘘通道至肾脏,经造瘘通道将内镜进入肾脏内,激光粉碎结石后冲出。该技术具有微创、结石清除率高、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经皮肾镜的手术难度及风险较于输尿管镜手术更大(术后有出血、感染等风险)。
5.预防建议
(1)多喝水:预防结石最关键的是多喝水,每日饮水量达到2000ml为佳,这样可以增加尿量、稀释尿液、减少尿液中的结晶沉积。
(2)少吃草酸含量过高的食物:大部分结石为草酸钙结石,菠菜、甘蓝、杏仁、花生等食物中草酸含量较高,不宜多吃。
(3)均衡饮食:避免动物蛋白过量摄入,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宜食用纤维丰富的食物,如胡萝卜、香瓜、南瓜等。
本文是王岩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