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王昆 三甲
王昆 副主任医师
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胸外科

肺鳞癌患者是否有机会吃靶向药?

317人已读

1、是否需要做基因检测?

首先,目前国内外的指南基本都建议鳞癌患者尽可能接受分子检测以指导靶向治疗或参与临床试验。

(1)根据美国的最新版的NCCN指南:- 晚期或转移性的鳞癌患者应考虑接受“更广泛”(原文用词:broader)的分子检测,以发现罕见的驱动突变,从而指导相关用药或参加临床试验。- 分子检测至少应包括:EGFR突变、ALK、KRAS、ROS1、BRAF、NTRK1/2/3、MET外显子14跳跃突变、RET、HER2(2A级推荐)、PD-L1表达(1级推荐)。

(2)根据我国的最新版的CSCO指南:- 不可手术III期及IV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理学诊断后尽可能保留组织标本进行分子检测,根据分子分型指导治疗(I级推荐,1类证据)。- 不吸烟、经小标本活检诊断鳞癌或混合腺癌成分的患者建议行上述基因突变检测(II级推荐,2A类证据)。- 推荐检测的标志物包括:EGFR、BRAF V600突变、ALK、ROS1、RET、NTRK融合、MET外显子14跳跃突变(I级推荐,3类证据)、KRAS突变、HER2扩增/突变、MET扩增/过表达(II级推荐,2B类证据)、TMB(III级推荐,2B类证据)和PD-L1表达(I级推荐,1类证据)。

鳞癌突变的概率见图1

2、是否可以靶向治疗?

由于鳞癌的基因变异形式复杂,基本以扩增为主(如FGFR1),令其靶向药物的研发难度大大提高。从图2可见,鳞癌的在研靶点和药物数量都要明显少于腺癌。而正在进行中的鳞癌临床试验主要以免疫联合治疗为主(图3),因此对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探索将是预测这些治疗疗效的重要预测标志物。

3、靶向药治疗疗效

由于可用药突变的检出率较低,针对鳞癌的靶向治疗效果报导较少。

图4是一项分析了8例EGFR敏感和6例ALK融合突变的鳞癌患者的国外研究,发现接受对应治疗的有效率也是挺高的,分别有7/8(87.5%)和4/6(66.7%)的患者达到PR/SD。

可惜的是,这些患者对靶向治疗的有效时长都较短,中位PFS分别只有4.9和2.9个月。较高的PIK3CA、KRAS、BRAF变异检出率可能是导致快速耐药的原因之一。

另外,有3例EGFR敏感突变的患者在厄洛替尼治疗期间出现了T790M耐药突变,并在后续的奥希替尼中有效,提示鳞癌也有类似腺癌的耐药机制,但所幸也有药可治。

总结:相对于腺癌,鳞癌的可用药突变检出率较低,对靶向治疗的效果也较差。但是,分子检测对于鳞癌患者依然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尤其是不吸烟的患者)。免疫联合治疗是目前鳞癌的关键发展方向之一,了解清楚肿瘤免疫微环境有望对筛选适合免疫联合治疗的患者有所帮助。


王昆
王昆 副主任医师
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