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林国强 三甲
林国强 主任医师
浙江省中医院 肛肠外科

佛说疗痔病经

324人已读


生存的方式决定了人体的姿势

健康的标准对人类来说是偈语

经主要疗心之苦

思想的维度决定了对世界的看法

昨晚刀郎“复出”,线上演唱会被刷屏。

歌曲那鲜明的个人特色,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文字可以消亡,但音乐永存”,因为越久远的文明存在度越永远。

抓紧写一篇“恒久远,永流传”疾病的科普,少在那里唠叨了。

痔疮是最合适,不二之选,很难写,因为写的人太多了。

痔疮作为古代最早记载的病名之一,在历史长河中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人类对痔疮的关注不亚于被动物咬伤或误伤。

有学者研究发现,痔疮的症状如出血,疼痛,肛门突出,好像与周围环境没有直接关系,不像打斗或被动物咬伤。

“人类直立行走。”很可能是一个主要的原因。

直立行走可获取更多的食物,但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所谓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咱还是先说说人类是怎么认识健康的吧。

健康是个什么东西

“不生病就是健康。”

“吃喝拉撒睡都不愁的就是健康。”

“一个人能养活自己,甚至还养活别人,那就是健康。”

中国传统医学对于健康的标准,认为阴阳平衡的人才是健康的人 。

《 素问·平人气象论 》提出 “ 平人 ” 的概念,平人就是指没有得病阴阳平衡的人。

世界卫生组织于1948年宣告成立时,在其宪章中提到了健康的概念:“ 健康乃是 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通俗地说:

健康就是说人不仅本身需要发育良好、体型正常、生理功能正常、脏器没有疾病,拥有一定的劳动能力,还需要拥有稳定的心理状态,与他人良好沟通的社交能力,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这样才能符合现代健康观的标准。

佛教医学对于健康的看法不论是与中医还是现代医学,都有相吻合之处。

“佛教从根、尘、识三缘和合的整体角度考察人的存在,认为它们互不相离、互相影响、互相作 用。”

杨国安在《佛教与健康 》中提出:根对应生理、尘对应社会环境、识对应心理。佛教对于健康的理念可与现代医学生理 一心理一社会的医学模式相契合。

按照这个标准,在医生眼里,世人都是病人。

健康也分等级

佛教对于健康的标准有不同层次的分别:

1.普通世俗中人。

2.佛教弟子。

3.佛、菩萨 。

都有不同的健康标准要求。

佛教对于健康的认知是系统完整的:

对普通人基本的尽量保持无疾病无烦恼的要求;

对佛教弟子提出修行提升道德与智慧的要求;

对佛陀,要求身心灵的高标准,很显然佛教对于健康标准的设立是层层递进的,但总体上佛教对健康的阐释仍然围绕在生理 、心理、社会这三个方面,与现代医学健康的概念相符合。

佛教教义中尚有诸多关于生命与健康的看法值得深入探讨,其在心理方面的深刻内涵也会对现代医学疾病的认识有所启发。

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比丘)众五百人俱。时有众多苾刍(比丘)身患痔病。形体羸瘦。痛苦萦缠。于日夜中。极受忧恼。时具寿阿难陀见是事已。诣世尊所。顶礼双足在一面立。白佛言。世尊。今王舍城。多有苾刍(比丘)。身患痔病。形体羸瘦。痛苦萦缠。于日夜中。极受忧恼。世尊。此诸病苦。云何救疗。尔时佛告阿难陀,汝可听此疗痔病经。读诵受持。系心勿忘。亦于他人。广为宣说。此诸痔病悉得除殄(tian)。所谓风痔热痔癊痔三痔。血痔腹中痔鼻内痔。齿痔舌痔眼痔耳痔。顶痔手足痔脊背痔粪门痔。遍身支节所生诸痔。如是痔瘘。悉皆干燥。堕落消灭。必瘥(chai)无疑。皆应诵持。如是神咒。即说咒曰。

怛侄他[tuó] 頞[è]阑帝 頞蓝谜 室利鞞[pí] 室里室里 磨羯[jié]失质 三婆跋睹[dǔ] 莎[suō]诃

da zhi tuo a lan di a lan mi shi li pi shi li shi li mo jie shi zhi san po ba du suo he

阿难陀。于此北方有大雪山王。中有大娑[suō]罗树。名曰难胜。有三种华。一者初生。二者圆满。三者干枯。犹如彼华。干燥落时。我诸苾刍(比丘)所患痔病。亦复如是。勿复血出。亦勿脓流。永除苦痛悉皆平复。即令干燥。又复若常诵此经者。得宿命住智。能忆过去七生之事。咒法成就娑诃。又说咒曰。

怛侄他苫米苫米舍苫谜苫末泥舍苫泥娑诃

da zhi tuo shan mi shan mi she shan mi shan mo ni she shan ni suo he

佛说是经已。时具寿阿难陀。及诸大众。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佛说的痔与中国传统医学痔即峙同义,指高突的意思。如《医学纲目》中说:“肠澼为痔,如大泽之中有小山突出为痔[峙],人于九窍中,凡有小肉突出皆曰痔。”

有人会问,念疗痔病经有效吗?

你问我,我问谁?

《 佛说长阿含经 》云 : “ 端身正意,系 念在前,除去悭贪,心不与倶,灭瞋恨心 ,无有怨结,心住清净,其心专一,在于善法,其心欢喜,无复忧畏 ” 。

从现代健康的理念:生理一心理一社会的医学模式,念经能去除杂念和烦恼使内心平静、安和、专心的状态,对疗痔减轻症状肯定有好处的。

痔是身心疾病,即有肿物脱出,出血等身之病,也有疼痛,不适等心之病。

据研究念经能减轻疼痛不适和焦虑等症状。

当然真的得了病还是要到医院去看,首先要明确诊断,做必要的检查鉴别,不要把直肠肿瘤当作痔疮,否则就会延误治疗,如来佛祖也保佑不了。




林国强
林国强 主任医师
浙江省中医院 肛肠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