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肉芽肿性乳腺炎特色疗法
生活也许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
----中医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
襄阳市中医医院甲状腺乳腺科 吴厚琴
非哺乳期乳腺炎,一个不为大多数人知道的病名,发病突然、变化多端、可能经历红肿疼痛,也可能面临千疮百孔,治疗手段庞杂、病程冗长,容易复发,此起彼伏,导致很多患者陷入焦虑、抑郁、恐慌之中,只有深陷其中,才能体会它的痛苦和折磨。中医中药,恰似一道曙光,凭借着它的微创无痛、副作用少、愈后疤痕小、乳房外形破坏小的纯绿色疗法,给深陷其中的患者带来希望。
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种病因不明、良性、非特异性的炎症,年龄30-40岁多见,一般在产后3-5年,因为认知上和病理上的多变,病名较多,包括浆细胞性乳腺炎,乳腺导管扩张症,肉芽肿性乳腺炎,导管周围炎也就是Zuska病,早期以导管扩张乳头溢液,乳房肿块,乳房疼痛,后可发展红肿溃烂窦道形成迁延难愈甚至严重破坏乳房外形。总之是一种慢性炎症,因为也可以发生在哺乳期甚至妊娠期,而且病程一般半年以上,甚至长达两年数年之后还能再发,所以我们一般诊断写为慢性乳腺炎,中医成为粉刺性乳痈。此病病因有乳汁或导管内分泌物潴留、自身免疫异常、先天性乳头内陷、乳房外伤(钼靶)、泌乳素紊乱(垂体瘤、人工周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情绪异常、精神类药物的使用、压力大晚婚晚育、节育等。本病可伴有结节性红斑、刺激性咳嗽,合并狐臭的患者脓肿可有大汗腺味。诊断有赖于组织活检确诊。
治疗:目前现代医学官方常用的治疗手段抗生素激素可暂时控制体温缩小肿块,起效较快,但停药后可引起炎症反复,疾病反跳甚至加重,而且即便是较短期使用,激素的副作用也不容小觑。抗痨药疗效不确切,而且副作用大。 手术治疗包括肿块切除、病灶微创旋切清洗、切口引流(不用引流条)、病灶清除合并乳头乳房重建成型术。
首先,先明确一点,治疗上的任何一种选择,它没有绝对的对和错。手术刀可以治病,中药也能治病,在治疗这个疾病中,我们也经历了激素抗生素疗法、手术切除,清创vsd引流或者切开引流,填塞纱布,也留置过引流管和提脓药捻,也使用过抗生素和盐水、激素的灌洗。但医学永远是一个实践的科学,在大批量的诊疗之后,我们不断地总结,优化治疗方案,逐步减少了手术疗法及药线引流、反复换药的过程,采用口服中药及药渣湿热敷为主的治疗模式,可以让浆乳或肉芽肿在治愈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治疗对患者身心的创伤。
《灵枢·痈疡篇》认为痈疡病为“热毒壅聚,营气郁滞,气滞血瘀,聚而成形,故见局部红肿热痛热毒壅滞”。乳房中乳头属肝,乳房属胃。阳明与厥阴经气郁滞,气郁则胀;气郁化火,火盛肉腐为脓,此为乳腺炎之基本病机。我们借鉴中医治痈经验,以消、托、补为治疗大法,根据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组方:
第一期:肿块期,以清热解毒、清热利湿为治疗原则。
第二期:破溃期,以清消为主,兼托里透脓为治疗原则。
第三期:窦道期,以补益气血、健脾补肾为治疗原则。
我们的主要特色是中药辨证口服治本,并运用集熏蒸、塌渍法作用效果为一体的药渣热敷法治标,促进肿块或吸收或液化或破溃,使脓自行排出,从而促进乳腺损伤的愈合,并有较低复发率。本法平均疗程约6个月,标本兼治,同时通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应用清热解毒利湿、活血散结消痈为治疗之法,为患者解决痛苦。
全程使用中药湿热敷疗法,湿热敷疗法兼具中药熏蒸和中药塌渍法的作用,能够充分利用药渣的药性、药气、药味。建议38-40℃,双乳同时敷,有的患者对侧复发会起的快消得快。口服加外敷肿块期疗程消痈散结汤调节内分泌紊乱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因子明显缩短病程。促进肿块或吸收或液化或破溃,使脓自行排出,从而促进乳腺损伤的愈合,并有较低复发率。本法平均疗程约6个月,标本兼治,同时通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为患者解除痛苦。平均疗程六个月。这种疗法无痛、绿色,而且可以最大程度上保持乳房外形,减少复发。
本文是吴厚琴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