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染了HPV,会传染家人吗?
前两天出门诊,一个患者检查出有四种分型HPV感染,忧心忡忡,既担心会患宫颈癌,又担心传染给家人和孩子。
我解释说,HPV感染发生到宫颈癌是个漫长历程。有研究表明,单一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平均10年左右才可能会发展成宫颈癌,甚至需要更长的时间。所以一过性病毒感染,每次检查分型不断变化的反而不用太担心宫颈病变。

其实HPV感染其实是一个常见的事情,女性一生有80%遭遇到HPV感染的机会。发现HPV感染了以后,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宫颈细胞学的筛查,及时的筛查和治疗,都可有效阻止宫颈癌的发生。
那么,至于感染后是否会传染家人,还是要了解HPV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首先,HPV 适合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生存,人体主要分布在很多部位的皮肤和黏膜上,在体外的生存能力很差,离开人体后在干燥的环境中会很快死亡。
HPV 主要传播方式包括性传播、母婴传播、接触传播等。
1.性传播
HPV 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是性传播。有性生活的女性一生中感染 HPV 的风险很高,感染率高达 50 %~ 80 %。有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活过早(17 岁以前)等是容易导致 HPV 感染的高危因素。
只要有性生活,就可能感染 HPV,但约 80 %年轻女性的 HPV 感染是一过性的,即在 12 ~ 18 个月病毒可被人体的免疫系统自行清除,好比宫颈患了一场“感冒”。
2.母婴传播
在亚洲和非洲,极少的生殖器 HPV 感染女性会在分娩过程中将病毒传播给婴儿,即母婴传播。这种传播方式有可能引起罕见的婴幼儿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患儿的喉部或呼吸道其他部位可形成疣,如果不进行治疗,可造成气道阻塞而致极度衰弱[1]。
3.接触传播
HPV 还可以通过密切的皮肤接触感染,但这些密切的皮肤接触是指与 HPV 感染者进行外阴部位的皮肤接触。日常的皮肤接触,如拥抱、握手、共用坐便器或与被感染者共同淋浴是不会传播的。因此,公共浴缸、泳池等不是 HPV 传播的危险因素。
当然,接触 HPV 绝不等同于感染 HPV,只有当接触了尚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同时又恰巧出现了皮肤、黏膜的破损(很多时候这种破损可以微小到肉眼不可见),才会存在 HPV 感染的可能。而这种接触传播也是除性传播、母婴传播以外的第三大感染途径[1]。
如果有家庭成员感染了HPV,日常生活中可以注意如下几点:
- 家庭成员的内衣裤要分开洗,用热水或消毒液浸泡冲洗。
- 清洗后的内衣裤要在阳光下直射暴晒。
- 卫生用品如毛巾、浴巾、牙刷等要经常消毒隔离。
- 浴盆、脸盆、马桶最好每天擦洗消毒。
- 可以定期用消毒液清洗洗衣机。
还有重要的一点:抵抗病毒离不开强大的免疫系统。提高自身免疫力,不能光靠吃各种药品和补品,而是要把握好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比如均衡的饮食,适度的锻炼,充足的睡眠,良好的心情等,不给病毒持续感染制造乘虚而入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孔为民.宫颈癌与HPV疫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
本文是刘明晖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