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血压药物分类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据报道,世界范围内大约有15-18亿人口为高血压患者,约总人群的30%,绝大部分患者需要长期口服药物控制血压。最新美国和欧洲高血压指南建议:高血压人群需要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内;中国最新版高血压专家共识建议:高血压人群首先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内;如果患者能够耐受可以将血压进一步控制在130/80mmHg以内。因此,熟悉治疗高血压药物的种类和常见的作用是必要的,在此,笔者对于常见高血压药物进行简单科普。
目前市面上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种类繁多,包括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等,根据高血压的指南的建议,基于药物的治疗效果和适应范围,将药物分为一线药物和二线药物。
钙通道阻滞:主要是地平类降压药,由于其广泛的适应范围,较少的药物毒副作用,是目前最常用的降压药物之一,是治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此类药物主要包括中效和长效制剂,代表性药物包括缓释制剂和控释制剂,是中老年患者首选药物;据报道,氨氯地平原研药物是世界第一大处方药,每年花费约2500万美元。地平类药物常见的副作用血管扩张导致浮肿,主要表现为踝部肿胀;此外头痛症状相对常见,但是大部分患者可以耐受,如果患者服用药物后出现明显副作用,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调整。
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主要是指普利类降压药物,也是常用的降压药物之一,其中代表性药物是短效制剂卡托普利和长效制剂贝那普利等,特别是对于合并心脏相关疾病或糖尿病患者,医师通常会首选此类药物,在控制血压的基础上保护靶器官,抑制心肌重构和减少蛋白尿。而ACEI类药物主要的毒副作用是咳嗽,发生率大约10-30%,部分患者因为难以耐受的持续性咳嗽被迫换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主要是指沙坦类降压药物,是通过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达到降压目的,药物的保护作用与AECI相似,但是单片制剂降压效果不如ACEI;近年来新型的ARB类药物不断的开发,降压效果较早期药物明显增强。有制药公司根据药物的特点,将ARB联合CCB或利尿剂制成复方制剂,大大提高降压疗效。利尿剂,包括中枢性利尿剂和外周利尿剂,通过减少机体容量达到降压目的,常用的药物吲达帕胺和噻嗪类制剂,此类药物主要副作用降低血钾浓度;目前临床使用的药物多与ARB制成复方制剂,减少药物副作用。
β受体阻滞剂,主要是指洛尔类,可以选择性与β肾上腺素能受体相结合,拮抗神经递质和儿茶酚胺对β受体的激动作用,减慢心律,达到降压目的。目前临床常用的药物包括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单独使用此类药物降压效果相对较弱,多联合CCB等达到1+1>2的效果。
近年来,新型的降压药物,如诺欣妥(厄贝沙坦沙库巴曲)逐渐被推到临床一线,是年轻的患者的首选药物;但是由于其降压起始剂量较大,可调范围较小,因此较严重高血压患者慎重选择。当α受体激动剂是老年男性合并
本文是祁春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