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邂逅秋分,养生共话团圆
皎皎天上月,圆圆中秋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一直承载着人们对团圆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古老的礼俗与众多神话传说,如嫦娥奔月、玄宗游月等为中秋节注入丰富内涵,文人墨客借此留下众多诗文篇章,最终, “阖家团圆”成为现今中秋节的精神指向。
而在今年中秋节后的第五天,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个节气——秋分,也将悄然而至。《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言: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在秋分之前,受暑热余气影响,温燥现象较为普遍。秋分日后,昼夜温差加大,寒凉气息加重,凉燥现象逐渐增多。那么,面对气候和温度的变换,肿瘤患者如何进行身心养护呢?接下来我们将从规律饮食、起居运动、陶冶情志以 及中医保健等方面,和大家聊一聊“双秋时节”的养生之道。
一、合理饮食——温润调补宜养阴
秋之天气,燥邪当令,秋燥贯穿于整个秋季。秋燥易伤阴,故秋季的调理, 除了遵循“燥者濡之”的基本原则之外,更要注重“温润濡养、酸甘养阴”的理念。 在饮食上应多吃清润、温润的食物,做到“滋阴生津,清心润肺”,如萝卜、藕、 秋梨、葡萄、山药、百合、银耳、蜂蜜等;少吃葱、姜、韭菜等辛辣食物,做到 “减辛增润”,让身体机能适应从夏热到秋凉的过程。
推荐食谱 1:山药红枣粥
食材:山药、红枣、大米、冰糖。
做法:
山药去皮洗净,切成小块。
红枣去核洗净。
大米洗净,加入适量清水,放入山药块和红枣。
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至粥稠,加入适量冰糖调味。
功效:山药健脾益胃,红枣补血养颜,这道粥营养丰富,容易消化,适合秋季食用。
推荐食谱 2:银耳百合雪梨羹
食材:银耳、百合、雪梨、冰糖。
做法:
银耳提前泡发,撕成小朵。
百合洗净备用。
雪梨去皮去核,切成小块。
将银耳、百合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至银耳出胶。
加入雪梨块继续煮约 20 分钟。
放入冰糖,煮至冰糖融化即可。
功效:雪梨有润肺止咳的功效,银耳和百合也有滋阴润肺的作用,适合秋季干燥的气候。
【小贴士:中秋月饼虽美味,但切莫贪食过量哦。月饼多为高糖高脂高热量食品,尤其是对于患有糖尿病、高血脂、消化不良等疾病的人群,更应谨慎选择月饼种类和食用量。可以搭配一些茶饮品来食用月饼,如绿茶、乌龙茶等帮助消化和解腻。】
二、适量锻炼——调整起居多运动
秋季养生宜动不宜静,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调养肺气,改善脏腑功能,提高身体对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提倡走到户外,进行多种体育锻炼,如散步、登高、 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等,但是各种运动均应适度,避免劳累、大汗损伤自身阳气;也要保护关节,避免运动量过大而引起关节损伤。除此之外,秋季也应当顺应“阳气渐衰、阴气渐盛”的节气规律调整作息,早睡早起,杜绝熬夜,以顾护自身阳气,达到收敛心神、防止疲乏的效果。
三、形神并调——安神定心陶情志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有提到,“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秋分开始阳光照射少,若人体的生物钟不适应日照时间的变化,可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因此更需注意调节心情,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心情舒畅,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田建辉教授强调 “调神治癌,形神并调”,重视患者情绪管理。在此时节,我们要适当调整生活节奏,避免过度劳累,同时也可以和家人一起赏月、聊天、阅读,享受那份难得的宁静与温馨。
四、中医保健——艾灸养生强体魄
《备急千金要方》中说:“夫针须师乃行,其灸则凡人便施”。艾灸疗法作 为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为中国人民的健康贡献良多。它是通过燃烧艾绒产生的 温热刺激,作用于人体穴位,以达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的效果。在 “双秋时节”进行艾灸,可以帮助人体阳气收敛,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例如,艾灸足三里穴可以健脾益胃,增强消化功能;艾灸关元穴能够培元固本,补益下焦。 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艾灸时温度适中,避免烫伤皮肤;艾灸后注意保暖,避免受风着凉。
中秋明月,团圆之约, 秋分悄至,自然之美。 双秋时节,养生共话, 团圆时刻,共享美好。 在这个美好的“双秋时节”,我们更要注重阴阳平衡、养肺润燥、收敛神气,通过合理的饮食、起居、运动和情志调节,结合中医特色保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 应季节变化,为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是田建辉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