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视角下的“排尿不尽”谁之责?
在现代生活中,许多人可能经历了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问题--排尿不尽。这种症状通常表现为在完成排尿后,仍会有几滴尿液从尿道滴出,同时伴随着排尿无力,会阴部酸胀痛、 腰酸等不适感。

一、中医视角下的排尿不尽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二阴“,掌管大小便。肾气可以固摄尿液,使其储存于膀胱并定量排出体外。如果肾气不足,固摄能力变差,尿液会频繁排出,导致尿频和尿不尽。膀胱与肾相表里,肾气不足时,膀胱气化无力,也会导致尿不尽。
中医认为排尿不尽与肾的多方面功能有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肾气的固摄作用:
中医认为,肾气具有固摄作用,能够控制尿液的存贮和排泄。肾气亏虚时,固摄功能减弱,导致尿液不能正常约束,出现排尿不尽的症状。
② 肾主水和蒸化作用:
肾主水,负责调节全身水液代谢。肾气的蒸化作用将水液转化为尿液。肾气不足时,蒸化作用减弱,导致尿液增多,尤其是夜尿和尿不尽。
③ 肾与膀胱的协同作用:
排尿过程不仅涉及膀胱,还与肾气的协同作用有关。肾气的强弱直接影响到膀胱的开阖功能,肾气不足时,膀胱的约束力减弱,导致尿不尽。

二、为什么会出现肾气不足呢?
肾气不足指的是肾主收藏的功能弱了,收藏不住了。现代人因为自然环境、工作压力和生活习惯等原因,容易出现肾气早衰的现象。

三、具体症状:
肾虚胞寒常见表现:可见便频且清长,尿后点滴不尽,精神疲倦乏力,腰酸腿软,四肢手脚冷。
中气不足常见表现:可见尿后点滴不尽,时好时坏,劳累加重,精神疲倦容易累,胃口差,大便烂,下腹部坠胀。
膀胱湿热常见表现:可见尿频尿急,小便黄,尿后余沥不尽,甚者伴有尿道口疼痛。

综上所述,排尿不尽与肾气的固摄、蒸化作用、肾与膀胱的协同作用以及肾阳虚和肾气不固等因素密切相关。出现症状时需到正规医院咨询医师,采用相应的中药方剂和疗法,以达到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同时,预防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卫生、加强锻炼及定期检查等措施,有助于预防排尿不尽的发生。
本文是庄高福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