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膀胱过度活动症:一种常见却易被忽视的疾病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 OAB)是一种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征候群,常常伴随着尿频、夜尿以及急迫性尿失禁。虽然这种疾病不会直接威胁生命,但它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困扰。
一、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危害
1.生活困扰:频繁的尿急、尿频和夜尿使得患者需要频繁上厕所,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急迫性尿失禁更是让患者在公共场合感到尴尬和不安。
2.睡眠问题:夜尿增多导致患者睡眠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失眠,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3.健康风险:老年人由于夜间频繁起床上厕所,增加了跌倒和骨折的风险。频繁漏尿还可能导致皮肤问题,如皮疹、皮肤皲裂、皮肤感染和尿路感染等。
二、临床表现与就医时机
1.临床表现
尿急:突然而强烈的排尿欲望,难以延迟。
尿频:排尿次数过于频繁,每天排尿次数超过8次。
夜尿:夜里需要起床去洗手间2次或更多次。
急迫性尿失禁:出现尿急后发生不能控制地漏尿。
2.就医时机
当患者出现急迫性尿失禁,或者尿频、尿急的症状影响到生活、工作、社交等日常活动时,就需要及时就医。虽然很多人认为尿频、尿急是老年人常见的症状,不需要特别治疗,但实际情况是,适当的治疗可以大大改善症状,避免病情恶化。
三、检查方法
就医时,医生会进行问诊和查体,并可能要求患者进行以下检查:
尿常规和血液检查
肾脏、膀胱超声检查
残余尿测定
尿动力学检查:测定尿流率、尿量、膀胱压力、膀胱顺应性、膀胱敏感性等指标。
膀胱尿道镜检查:以排除膀胱结石、肿瘤、膀胱粘膜白斑、腺性膀胱炎等疾病。
四、治疗方法
1.行为治疗
液体摄入控制:制定合适的液体摄入量和摄入时间。
膀胱训练:延迟排尿,逐渐使每次排尿量大于300ml。
二次排尿:对于不能排空膀胱的患者,首次排尿后等几分钟再次排尿。
定时排尿:严重尿失禁患者,可以间隔3小时左右排尿一次。
盆底肌训练:加强盆底肌肉和尿道括约肌力量,训练方法包括持续收缩盆底肌2-6秒,松弛休息2-6秒,反复10-15次,每天训练3-8组。
2.药物治疗
通过抑制逼尿肌的不自主收缩来缓解症状,常用药物有托特罗定、索利那新、奥昔布宁等。由于这些药物可能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饮食控制
减轻体重,避免饮用咖啡因和酸性饮料,不吃辛辣食物,避免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4.骶神经调节
对于顽固性盆腔痛或间质性膀胱炎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骶神经调节治疗,改善信号传导,缓解疼痛和尿频尿急症状。
膀胱过度活动症虽然常见,但通过适当的治疗和管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及时就医、积极配合治疗是应对这一疾病的关键。
本文是胡晓哲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