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癌症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急救与预防
癌症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急救与预防什么是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因药物本身或/及其代谢产物或由于特殊体质对药物的超敏感性或耐受性降低所导致的肝脏损伤。是癌症患者使用化疗药物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进展为肝衰竭,危及生命。
药物性肝功能损伤的症状因类型和病程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症状: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乏力:患者可能会感到全身乏力,影响日常活动。
恶心和呕吐:肝脏受损可能导致胃肠道反应,出现恶心感。
黄疸:皮肤和眼睛的巩膜可能变黄,这是胆红素代谢异常的表现。皮疹:皮肤可能出现红色或紫色的斑点或斑块。

发热:肝脏炎症可能导致体温升高。
其他症状:包括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
慢性药物性肝损伤
轻度肝酶升高:长期服药可能导致肝酶水平(如ALT和AST)轻度升高,但无明显不适。
隐匿性症状:由于症状隐匿,患者可能无明显不适,容易被忽视。
严重症状:在后期可能出现腹水、消化道出血、血氨升高、肝脾肿大等症状。
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损伤
皮肤瘙痒:皮肤可能出现瘙痒症状。
皮疹:皮肤可能出现皮疹。

白陶土样大便:大便可能呈灰白色,类似陶土。
嗜酸性粒细胞增加: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可能增加。
通过这些症状,患者可以在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药物性肝损伤。以下是药物性肝损伤的自救与急救的措施:
1.立即停药:如果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症状(如乏力、食欲下降、尿色加深等),应立即停止使用可能引起肝损伤的药物,并尽量避免再次使用该药及同类药物。多数病例在停药后能够得到恢复。
2.补充营养:在医生指导下,适量摄入蛋白质和维生素等有益于肝细胞修复和再生的营养。这有助于加速肝脏的自我修复过程。
3.使用保肝药物: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甘草酸镁、水飞蓟素、双环醇、N-乙酰半胱氨酸(NAC)、熊去氧胆酸和腺苷蛋氨酸等护肝药物。这些药物可以帮助减轻肝脏损伤,促进肝细胞再生。
4.急性肝衰竭治疗:对于急性肝衰竭的患者,如果内科治疗不能逆转或预后凶险,应及时行人工肝支持或肝移植治疗。
5.专业医疗咨询: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调整药物、定期检查肝功能等。
6.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适量运动、避免过度饮酒等,确保充足的营养和水分,维持水和电解质及热量平衡,有助于减轻肝脏负担,促进康复。
7.预防措施:用药前咨询专业医生,了解药物的肝毒性和使用注意事项。避免自行超剂量或长期使用肝毒性药物。如果必须使用肝毒性药物,应定期监测肝功能标和凝血功能,保持皮肤和黏膜清洁,预防感染。及时调整药物。
本文是张永昌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