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腰蛇?不,比它更可怕
上周,一位病人从几百公里外到湛江找我看病。
病人是一名五十多岁的女性,据病人说,她先出现左侧耳后部的疼痛,刚开始时,疼痛并不剧烈,还可以忍受。
慢慢地,这疼痛变得越来越剧烈,而且,疼痛的范围逐渐扩大。用她的话说,感觉这疼痛有点“古怪”。
在当地医院反复就诊,医生的诊断是“长在耳后部的过腰蛇”,也就是医学上说的带状疱疹。
经过治疗,曾经有过几天的好转,随后,疼痛再度加剧,并放射到左侧上肢,再后来,连左侧下肢也受累。最令她感到难受的是,除了这疼痛外,还有发作性的、剧烈的“抽痛”,这种“抽痛”,比原来的疼痛要难受千百倍,每次发作,她都忍不住大声呼叫和呻吟。
眼看治疗不仅没效,还有继续加重的趋势。她找到了她的老乡,我们医院的一位主任。这位主任很客气,提前打电话给我,问我能不能加一个号为她看一看。巧的是,主任打电话给我之前,有一位病人向我退了他原来要求我加的号。于是,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问完病史,我心中已经否定了“过腰蛇”的诊断,而是指向另外一个疾病。但在下诊断前,我还是为她做了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
以我坐门诊的经验,只要病人躺在诊查床上,我花在这个病人的时间,绝对不会少于一小时。因为,一整套的神经系统检查,本身就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更何况,如果想找到支持自己诊断的证据,花费的时间会更长。
通过检查,病人的阳性体征一个一个的被我查了出来,也将疾病的定位指向得更加清晰。当然,我对定性诊断,也就是具体疾病的诊断,早已心中有数。
我详细写完门诊病历,叮嘱她到收费处交钱,然后到一楼磁共振室做检查。并告诉他,一旦有结果,马上拿给我看。
在这里,我要赞一赞我们磁共振检查科的同事们。他们很快为病人安排做检查,下午4点多便发出报告。这样的速度,比以前可是快了很多很多了。
第二天,当病人拿着检查结果走进我的诊室,我将磁共振的照片放在读片灯上,一眼便看见病灶所在的位置。这个位置,与我体查的判断是完全一致的。
这是一种并不常见的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硬化(脊髓型)。本来是想将她收住院的,可是,联系了病房,说没有床,我只好开了两周的药给她,并叮嘱她服药期间的注意事项。
在为她诊治过程中,有一个插曲不得不说。当我和病人的丈夫搀扶病人躺在诊床上时,病人出现一次剧烈的、波及左上下肢的疼痛,病人也忍不住呻吟起来,过程持续大约二十几秒。我目睹了她发作的全过程,对于这种发作,我是见过不少的,属于一种典型的“痛性痉挛”发作。
因为目睹了她的发作,在开出检查单后,我还开了一点药给她,告诉她如何吃。当她第二天来找我看病时,她告诉我,吃了我开的药,昨晚睡得很安稳,疼痛基本消失了。
一个疾病的治疗是否有效,前提是必须有正确的诊断。如果这个病人继续按照“过腰蛇”进行治疗,无异于南辕北辙。
是的,必须先将疾病搞清楚,才能治病。道理很简单,但要做到,不容易。

箭头所指的白色部分,就是病人的病灶所在。
本文是许志恩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