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赵立军
赵立军 主任医师
宣武中医院 骨伤科

静点灯盏花素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疗效初探

4460人已读

赵立军

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骨伤科 北京 100050

[摘要] 目的 探讨静点灯盏花素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静点注射用灯盏花素配合手法治疗3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结果 痊愈17例,占56.67%;好转11例,占36.67%;无效2例,占6.67%,总有效率93.33%。 结论 通过静点注射用灯盏花素配合推拿手法改善椎—基底动脉的供血功能,可有效的缓解眩晕等临床症状。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灯盏花素;手法治疗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骨伤科的常见病,我科于20038月—200410月采用静点注射用灯盏花素配合手法治疗3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得满意效果。

一般资料

所观察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人30例均为门诊和病房病人。病程最短20天,最长6年。其中年龄最大67岁,年龄最小28岁,平均年龄48.5岁。多为长时间坐位,头颈固定在一个姿势下工作,尤其是低头工作者,如文秘和财会人员等,其发病率较高。此类病人发作往往无先觉症状,突然眩晕,其眩晕多与体位有关。最常见体位是转头、站起、起床。调整体位后,症状可有缓解。其以眩晕、头痛、颈僵痛为常见症状。

诊断标准

参照1993年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提出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 [1]:(1)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2)旋颈试验阳性。(3)X线片显示节段不稳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4)多伴有交感症状。(5)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

治疗方法

1 手法治疗 ①放松 用拇指推、揉、拿、捏等手法反复操作于颈项、肩、背处,点按风池、大椎、肩井、丰隆、内关穴各1分钟,放松肌肉,使之适应手法。②分筋理筋 在颈椎两侧仔细寻找僵硬、挛缩、条索物、筋结并伴有压痛的阳性反应点,细心治疗,用点按、弹拔、理筋手法松解粘连,消散瘀结,并提高反应点的痛阈。③拔伸旋转 术者两手十指重叠置于患者颈中段,微微上托,顺势行一紧一松的水平拔伸,力量以患者双脚离地为度,1分钟;然后屈颈约10~15°,拔伸下行左右旋转各1次,能听到“咯嗒”声为佳,先健侧后患侧。④结束手法 开天门,揉太阳,分推额部,拿五经后拍叩法结束。时间约25~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2 药物治疗 使用昆明龙津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注射用灯盏花素100mg+生理盐水250ml 静脉点滴,每日一次 。10天为1疗程。

治疗结果

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拟定,并在治疗前和一个疗程结束后各做经颅多普勒(TCD)检查一次。治愈:TCD检查正常,临床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好转:TCD接近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效:TCD无变化,临床症状减轻或无变化。
2 治疗结果 30例中,痊愈17例,占56.67%;好转11例,占36.67%;无效2例,占6.67%,总有效率93.33%。
3 对脑血流的影响(见下表)

灯盏花素加推拿对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单位:例,%)

时间

例数

收缩期血流速(SV)

舒张期血流速(DV)

正常

减慢

加快

正常

减慢

加快

治疗前

30

3 (10.00)

5(16.67)

22(73.33)

2(6.67)

7(23.33)

21(70.00)

治疗后

30

24(80.00)*

4(13.33)

2(6.67)

26(86.67)*

1(3.33)

3(10.00)

*与治疗前比较,P<0.01。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是颈椎间盘为主的退行性病变,其次是退变组织和结构在椎节活动时对颈部椎动脉构成压迫或刺激,使之发生不同程度的痉挛,使颅内血供减少,产生眩晕或猝倒。长期慢性无菌性炎症,又可使周围软组织变性,造成颈椎失稳,关节错位,椎动脉扭曲变形。所以治疗必须强调内外兼顾,外要筋骨并重,努力恢复颈椎的平衡,内要改善颅内血供的质和量。手法能达到舒筋活血,消除炎症,缓解疼痛的目的。弹筋理筋更能够松解粘连恢复软组织的韧性和弹性,是治疗此证的重要手法。拔伸能拉开椎间隙,减轻由于间盘退变后其退变组织在椎节活动时对椎动脉构成的压迫刺激;亦能使后小关节的错位得到纠正,并调整颈椎序列,使迂曲的椎动脉恢复正常的形态和走向。手法有“摩、揉、点、松、搬五字决,在上提颈部 时,利用患者体重对抗牵引,多次提—松—提—松加强颈部血流灌注,须特别指出 :反复旋转颈部只会加重关节面磨损,使突出物更易刺激椎动脉,故当慎用旋转手法,可采用拔伸牵引前俯后仰点按法 2]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瘀血阻络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证型。 “气血不和则精髓不养,痰湿阻滞则精髓不生,”清窍失养而致头痛、眩晕等症。治疗上,采用活血化瘀法,消除脊髓和椎动脉邻近结构的水肿,减轻椎基底动脉受压,明显抑制PGE2、5-HT的释放,降低血管通透性和刚度,减轻水肿,提高脊髓柔度,扩张血管改善循环 [3]灯盏花又名灯盏细辛,为菊科植物短萼飞蓬[Erigeronbreviscapus(Vant.)Hand.-Mazz]全草。从其中提取出的黄酮类有效成份,化学名为4、5、6三羟基黄酮-7-葡萄糖醛酸甙。具有扩张脑血管、冠脉血管和外周血管的作用,使血流量增加,改善局部血供,使外周阻力下降,改善微循环,减少血小板计数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二十世纪70年代经临床验证对高血压、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多发性神经炎,慢性珠网膜炎及其后遗症具有较好疗效,并对风湿病冠心病也有一定疗效 4]。近年来临床应用较广,药理研究表明灯盏花素具有以下药理作用:(1)扩张细微动脉, 降低脑血管阻力, 使毛细血管开放数增加,从而改善脑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5-7]。(2) 减少血小板数,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抑制内源性凝血,促进纤溶活性,降低全血粘度, 降血脂, 增加血液中环磷酸腺苷的含量 5]。(3)防止脑缺血再灌流后细胞内钙超载, 防止再灌流后脑损伤,而达到神经元保护作用 5-7] 。本品通过改善前庭器官微循环、增加耳蜗内小动脉的血流量 8],对颈性眩晕、中枢性眩晕及原因不明性眩晕均有一定疗效。本组病例通过观察治疗前后TCD检查提示血流参数等有显著性改变,说明灯盏花素配合推拿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很好的疗效。

笔者认为,通过静点注射用灯盏花素配合推拿手法,采用内外结合的方法改善椎—基底动脉的供血功能,可有效的缓解眩晕等临床症状,较单纯用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佳。

参考文献

[1] 孙宇.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记要.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2
[2] 王拥军,施 杞.关于颈椎病理论与临床探讨[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 97,5:60-2.
[3] 施 杞.要重视颈椎病的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杂志,1999,7:1 -3.

[4] 云南省药物研究所.灯盏细辛化学成分的研究(第一报).中草药通讯,1976,11:11~14

[5] 范华昌,马菊初,宜月玲,等 , 云南灯盏花注射液治疗脑血栓形成345 例临床疗效及其毒副反应观察 [J]中成药,1993,15 (7):22

[6] 阎农,刘卓,于雷,等 ,云南灯盏花注射液治疗脑血管病 102 例观察[J]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1997,17(2):31

[7] 季亚珍,范学杰,郭续文,等 , 灯盏花注射液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疗效观察[J] 人民军医,2000,43(9):524

[8] 雷 雳,员彭年.三七总甙、灯盏花对豚鼠耳蜗外侧壁微循环的影响.昆明医学院学报,1994,15(4):59

[注]本篇论文于2005年8月发表在《北京中医》第24卷第4期上,于2007年6月18日荣获第一届全国中青年颈椎病论文评选优秀奖。

名医简介:赵立军,男,38岁,生于1970年6月,骨伤科副主任医师。汉族,大学本科毕业。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中医伤科学》的授课教师,从事临床教学工作十余年,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一部,书名为《老年病中医治疗学》,研究方向是老年骨关节疾病的中西医结合微创疗法。

通讯地址:北京市宣武区中医医院 骨伤科

邮编:100050 E-mail:zhaolijun7392@yahoo.com.cn

赵立军
赵立军 主任医师
宣武中医院 骨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