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海英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医者三戒“医不自治、医不叩门、医不戏病

发表者:杜海英 人已读

医者三戒“医不自治、医不叩门、医不戏病,这是为什么?

古语有云:医不自治,卦不自断;医不叩门,道不轻传;医不戏病,患不辱医。

自古以来,在医界一直有“医者三戒”之说,即:医不自治、医不叩门、医不戏病,这是古人在对人性深刻解读和洞悉的基础上建立的规矩,其意义何在呢?

医不自治

“医不自治”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医者不自医”。我国中医讲究“望、闻、问、切”,中草药配制中不乏有毒性的药物,医者在对自己和家人诊治的过程中容易掺杂不必要的顾忌和忧患意识,从而影响到客观的分析和诊断思维,导致误诊和误治。因此对于医者来说,如果自己或者家人生病了,最好找别的医生诊治。

据传西汉有位名医淳于意,有一次父亲生病,他给父亲用药后迟迟不见好,后来有一天他有事外出,拖徒弟代为诊治抓药,结果他的父亲病很快就好了。淳于意回来后非常惊讶,于是问徒弟什么原因,徒弟解释说,因为老师的忽视,有一味药用量小了,他适当加大了剂量。淳于意听到后恍然大悟,因为这味药有毒性,而病人是自己父亲,所以他抓药时总免不了再三思量,减小了剂量,因此导致迟迟不见效。

这个故事完美诠释了“医不自治”的道理,同时提醒大家,身处信息化时代,生病了不能一味相信自己在网上查到的东西,去医院或者专业诊所诊治的时候,要结合实际情况,配合医生的检查,不要出现“有病不看医生问百度,然后自医”的情况。

医不叩门

医者有一个古训是“医不叩门,有请才行”,即医者不能主动去叩别人家的门,哪怕是朋友、邻居也不行。这不是医者自命清高冷漠,而是,只有达成了良好的医患沟通,才能取得更好的诊治效果。

患者通常都有这样的心理,一、忌讳被说有病;二、病症没有表现的时候,他不认为自己有病;三、医者好意提醒他有病,他也未必领情。《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大家应该知道,反映地正是患者忌讳医者上门指出自己身上有病的故事。

中医治病有其自身的特点,病人对医生的信任至关重要。《素问·五脏别论》曰:“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有些病,病人不理解中医的基本原理,对气血阴阳毫无认识,不信任中医的诊断和辨证,这种情况下是难以取得治疗效果的。或者说是做无用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缘分,患者有自己的选择,医者自动上门会让人感觉好像另有图谋,尤其现在保健市场紊乱,鱼龙混杂,从广大消费者的心理上讲,一般如果不是自己主动求医问药,就少了几分虔诚、尊敬之心,很难接受或者配合医生的治疗,这样即使治疗了,效果可能不会很好,或者患者会有更高的要求,医者的好心反而不被理解。

医不戏病

“医不戏病,患不辱医”强调的是说作为医生,面对病人时必须严肃认真,全力以赴,不要把诊治疾病当成游戏,也不要和病人开玩笑。同时也说明古时医生崇高的社会地位,理应受到各行各业的尊重,岂可轻言辱之。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国家,医生没有地位,成天被患者呼来喝去,不受尊重,谁都可以使唤医生,那么这个国家人们群众的健康肯定好不了,这是毫无疑问的。

古人的“医者三戒”,是医生和病者都应该好好遵守的,作为平常人,尊重医生,其实就是尊重我们自己。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9-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