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问答
发表者:柳乾龙 人已读
读懂“血管瘤”,这些困惑不再有!
经常有很多患儿的家属或者患者本人终于寻觅到我们这些专业看“血管瘤”的医生,非常期待地想要知道“我(娃)这个是血管瘤吗,要怎么治疗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问题
一、什么是“血管瘤”?
在很早之前,人们对血管瘤的认识不足,在医学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我们曾经常听到过的“草莓状血管瘤”、“樱桃血管瘤”、“葡萄酒色斑”、“新生儿红斑”……”毛细血管瘤“、”蔓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这就是我们普遍所认为的“血管瘤“,这样的分类虽然形象直观,但是难以反应病变的生物学和病理学特征,不能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因为“血管瘤”是一大类疾病,而不是一种疾病。通常我们讲对症下药、药到病除,“血管瘤”领域同样重要,首先需要正确认识“血管瘤”的分类和每种类型“血管瘤”的特点。那么我们在看第二个问题:
二、现在“血管瘤”是怎么分类的?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最新的分类方法,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电话现在已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出现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手机),然后又出现了智能手机,手机又有各种各样的牌子……“血管瘤”的命名和分类也是随着医学的发展进步而不断变化的。最新的国际和国内指南将我们普遍认为的“血管瘤”命名为脉管异常(vascular anomalies),并且分为了两大类——血管瘤和脉管畸形,具体又有更加详细的疾病分类。接下来我们一定很想知道,说了这么多那到底该怎么治疗呢?
三、“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血管瘤”,即血管瘤和脉管畸形,治疗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观察治疗、外用药物治疗、口服药物治疗、注射化疗药物治疗、注射硬化剂治疗、激光治疗、压迫治疗、介入栓塞治疗、电化学治疗、射频消融治疗、手术切除治疗等。那这么多治疗方式该如何选择呢?当然不同类型的血管瘤与脉管畸形的治疗方式不完全相同,需要根据疾病类型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才能达到相应的治疗目的。然后我们看第四条:
四、常见血管肿瘤有哪些,有什么特点和治疗方法?
比较常见的血管肿瘤有婴儿血管瘤、先天性血管瘤、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等
1、良性血管肿瘤:
①婴儿血管瘤,既往有草莓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的叫法。大多数在出生时不存在,常在2周左右发现,最常见的为草莓状外观。1~3月龄之间会快速生长,5~12月龄时生长缓慢,12月以后开始缓慢消退。到4岁时90%的婴儿血管瘤可消退完成。
多数是小的、无危险的,自行消退观察即可。而少数发展迅速,可出现溃疡、出血、坏死、感染,继发功能障碍等,可通过抹药、吃药取得良好效果,需要根据情况指定治疗方案。详细内容请点击这里👉:婴儿血管瘤你想知道的全都在这里!
②先天性血管瘤,
出生时即存在。根据其发展变化可分为三种亚型,快速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 rapidly involuting congenital hemangioma,RICH) 、非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 noninvoluting congenital hemangioma,NICH)和部分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 partially involuting congenital hemangioma,PICH)。
RICH的病变常在出生后数日至数周开始消退,大多在12-14个月完全消退。NICH的病变不会自行消退,通常随患者生长成等比例增长。PICH表现为RICH和NICH的重叠特征,即初期快速消退,但并不能完全消退。
有消退趋势的观察直到消退完成,不能消退的通常需要手术治疗。详细内容请点击这里👉:先天性血管瘤是怎样的一种血管瘤?
③化脓性肉芽肿,又叫小叶性毛细血管瘤
是一种多见于儿童、发生于皮肤或粘膜的常见的血管性肿瘤,临床多表现为快速增长的、带蒂或宽基底的单发红色光滑丘疹,轻微损伤极易出血。可通过外敷药物、硬化、切除等方式治疗,有一定复发风险、瘢痕形成及暂时性色素异常,在选择治疗时需要兼顾病因、美观及患者耐受性等因素。详细内容请点击这里👉:这种血管瘤触碰后容易出血!
2、交界性血管肿瘤:
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通常表现为紫红色斑块或肿物,向邻近组织浸润性生长,属于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之间的一种交界性血管肿瘤,具有局部侵袭性,尚无远处转移的报道。但多会并发重度血小板减少和继发性凝血功能障碍,常会危及患儿生命,称为卡梅现象(kasabach-merritt phenomena,KMP)。治疗方案包括雷帕霉素、长春新碱、糖皮质激素、介入手术等。
3、恶性血管肿瘤:
血管肉瘤,占软组织肿瘤的1%左右,男女发病率相等,平均诊断年龄是11岁。病变最常影响纵隔、肝脏和乳腺等。这些恶性肿瘤能够转移并且常常播散到区域淋巴结、肺或者肝脏。死亡率高达67%。组织学可以显示扭曲的血管浸润正常组织或坚硬的细胞瘤巢。治疗包括化疗、放疗和手术切除。
五、常见脉管畸形有哪些,有什么特点和治疗方法?
其中比较常见的脉管畸形有毛细血管畸形、静脉畸形、淋巴管畸形、动静脉畸形和各种混合型脉管畸形、综合征等
①毛细血管畸形,常被称为葡萄酒色斑、鲜红斑痣
临床上常见表现为色泽鲜红的皮肤色斑,好发于头颈部,最开始不突出皮肤表面,边界清楚,并伴随身体等比例生长;中年后转为深红色或紫色,且逐年缓慢生长,渐渐增厚、高于皮面,形成鹅卵石样外观。根据病变可以做激光、手术等治疗。详细内容可以点击读这里👉:葡萄酒色斑(鲜红斑痣)的“厚积薄发”——血管瘤之谜团(4)。如下图所示:
而另一种常见的毛细血管畸形,常叫做新生儿红斑/鹤咬斑/天使之吻,大多数在1-3岁之间可以缓慢消退,详细内容可以点击这里👉:前额/眼睑/枕后部区域长的红斑斑(鲑鱼斑/天使之吻/鹤咬斑)是浅表血管瘤?——血管瘤之谜团(3)
多在出生时即发现,并随身体发育呈等比例生长,口腔颌面、头颈部和四肢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典型的浅表的静脉畸形表现为蓝紫色、柔软的包块,可因体位变化而改变,当处于身体最低位时,充盈至最大。临床表现差异大,从没有明显症状到表现为肿胀、疼痛、出血以及有些病变局限于血管内凝血后引起的静脉石形成,病变位于重要功能区,可以影响语音、吞咽和呼吸功能。血管内硬化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方式,其他的还有手术、激光、压迫治疗等。详细内容请点击这里👉: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的经典回答!
③淋巴管畸形,既往被称为淋巴管瘤、囊状水瘤
是先天性淋巴管发育异常引起的一种脉管畸形,约2/3出生后即发现,90%在2岁时即有表现。一般表现为突出体表的包块,常可伴发感染及出血,短时间内出现的包块或包块体积增大,伴疼痛,伴或不伴有发热、皮肤瘀斑。目前普遍公认的将病变分为微囊型、巨囊型和混合型。治疗方式包括硬化、手术、药物/、观察随访等。
更多详细内容点击看这里👉:淋巴管畸形微创治疗的四大法宝!
④动静脉畸形,既往称为蔓状血管瘤
动静脉畸形好发于头颈面部、口腔和四肢。虽为先天性血管畸形,但并非所有患者在出生时发现病灶。外周动静脉畸形病灶最初通常仅表现为温度略高的皮肤红斑。特征为皮肤色红、温度高、可触及搏动或震颤。在青春期、创伤、部分切除等因素下会出现临床症状加重或加速发展,不会自发消退,因血流动力学异常导致组织缺血,局部出现疼痛、溃疡,造成毁容、功能障碍和危及生命的出血,严重者因长期血流动力学异常可导致心力衰竭。病情多变、治疗困难、复发率高。以无水乙醇介入硬化治疗的方式能够使血管内皮细胞变形而达到效果较为彻底的治疗。
⑤其他综合征及混合型脉管畸形
KT综合征,即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由法国医生Klippel和Trenaunay首先报道,是一组发生于过度生长的肢体伴低流量脉管畸形,包括三大特征:毛细血管畸形(葡萄酒色斑)、骨软组织肥大生长、静脉或淋巴管畸形。以对症治疗、延缓病情发展为治疗目的,常用的治疗手段有激光治疗、硬化治疗、弹力加压疗法和口服药物等。
其他可能感兴趣的血管瘤相关科普文章,请直接点击👇:
本文是柳乾龙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