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以异常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为主的血液系统疾病,好发于中青年人,通常表现无力和易疲乏、发热和出血。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以异常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为主的血液系统疾病,好发于中青年人,通常表现无力和易疲乏、发热和出血。
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
下述人群更容易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需加以注意: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起病急缓不一。急者可以突然高热,类似“感冒”;也可以是严重的出血。缓慢者常为脸色苍白、皮肤紫癜,月经过多或拔牙后出血等。
除了上述表现,本病还可能会出现下列症状:
目前尚无关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预防方法,但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保持身体健康都会有所帮助:
本病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血常规、凝血功能、骨髓穿刺检查,在有外周血和骨髓形态学检查结果、高度疑诊后,将进一步通过白血病相关免疫、细胞遗传学及基因检测等予以确诊,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治疗包括对症支持治疗和联合化疗,化疗又分为诱导、强化及维持治疗阶段。一旦骨髓细胞学疑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不需要等待细胞遗传学等检查证实诊断,需要立即开始使用全反式维 A 酸进行治疗。耐药或复发的患者可以考虑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传统称为骨髓移植)。
化疗护理
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时,会更容易发生感染,化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暖和休息,避免着凉,减少与人群的密切接触,降低感染风险。
厌食、恶心呕吐:少食多餐,吃易消化、清淡的食物。必要时,可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服用止吐的药物。
发热:低于 38℃ 的发热,可不用退热药物,多饮温开水,注意休息;如体温超过 38℃,并有明显头痛或全身不适,应及时去医院复诊。
全身乏力:这种乏力往往和贫血有关,需要充足的休息并且加强营养,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必要时,可以向医生咨询是否需要服用一些药物来纠正贫血。
脱发:放化疗时可能会有脱发,在治疗结束后,头发还会再长出来,不用过于担心。
生活管理
心态与情绪调整:良好的情绪和心态是药物所不能替代的。鼓励患者家属给予支持,使其以良好心态积极面对手术及其他治疗。在治疗间期和治疗结束后,建议做力所能及的工作与家务,重新融入社会角色。
生活起居:居住环境保持清洁,充分换气,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定期房间消毒,避免感染;保持良好的卫生清洁,防止身体意外损伤。每日饭后、睡前用生理盐水液漱口,并用软毛牙刷;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减少紧张焦虑情绪,易出血者避免活动过度及外伤。
休息与运动
注意休息,避免熬夜或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减轻体力消耗,促进恢复。
病情改善后,可先从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开始,逐渐恢复正常活动。
复查随诊
务必按医嘱要求定期进行复诊检查,不同医院具体要求不同。
一般停药后 2 年内:每 3~6 个月行 1 次全面检查。
停药 2 年以后:每年随诊 1 次。若出现不适症状,一定要随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