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肾病是一种累及肾脏的遗传性疾病,通常有家族遗传性,可呈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其中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最常见。可出现高血压、腰痛、尿中带血等症状。
多囊肾病是一种累及肾脏的遗传性疾病,通常有家族遗传性,可呈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其中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最常见。可出现高血压、腰痛、尿中带血等症状。
多囊肾的发生已经明确与遗传缺陷有关,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的突变基因主要有 PKD1 和 PKD2。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患者出现进展性肾脏病的危险因素包括: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程较长,进展相对缓慢,一般在 30 岁以后出现症状,可损害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肾脏表现及肾外表现。
肾脏表现
肾外表现
多囊肾病常见的并发症有高血压、肾结石、尿路感染、肝囊肿、脑动脉瘤、心脏瓣膜异常等。
本病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尿常规、超声检查、分子遗传学诊断、CT 和 MRI 等结果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为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肾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治疗原则主要为对症处理、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尽最大可能延缓囊肿生长和肾功能恶化。进入终末期肾病时,则进行肾脏透析治疗或者肾移植。
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需采用肾脏替代治疗,包括: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患者,约 50% 在 60 岁前会进入终末期肾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预后更差。及时治疗疾病相关的高血压、肾结石等并发症,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